郑世斌|水墨意趣石上生——有一种薄意叫郑世斌( 二 )


本文图片

郑世斌|水墨意趣石上生——有一种薄意叫郑世斌
本文图片

《看山养气》寿山芙蓉石 郑世斌 作
“我曾写一篇论文叫《以刀代笔》 , 这里的笔指的是毛笔 。 中国几千年有可据可查的书画史 , 很长的时间使用的工具是毛笔 。 提笔、运笔、收笔、所产生的线条、笔墨效果 , 就是一种提炼 , 是写意而非写实 。 在我看来 , 这种提炼显得特别高级 , 蕴含智慧 。 而薄意恰恰如此 , 在如此薄的状态下不仅要呈现少许立体感 , 还讲究人物的情绪变化 , 这就归功于对线条的提炼 。 ”
郑世斌极擅薄意 。 在薄意中 , 他寻找的是一种文气 , 是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生命力 。
郑世斌尚古 , 他不断地从敦煌壁画、宋元古画中汲取营养;郑世斌推今 , 他不甘于故步自封 , 对生命力的追求跃然石上 。
郑世斌|水墨意趣石上生——有一种薄意叫郑世斌
本文图片

郑世斌|水墨意趣石上生——有一种薄意叫郑世斌
本文图片

《九老图》雅安绿 郑世斌 作
如果拿郑世斌20年前的作品与现在进行对比 , 你会发现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变化 。 在品读郑世斌的旧作时 , 你会感受到刚从美术专业毕业的他 , 讲究的是中国画的画理与雕刻技法的相结合 , 追求的是画面典故的运用、整体氛围的塑造 。
郑世斌|水墨意趣石上生——有一种薄意叫郑世斌
本文图片

郑世斌|水墨意趣石上生——有一种薄意叫郑世斌
本文图片

《烟波钓徒 》老挝石 郑世斌 作
而观赏郑世斌近年的作品 , 你会体会到一种以枝微而见世大 , 意蕴无穷的感觉 。
在他的茶几上 , 你能找到这样一方石章 。 普普通通的白色石材 , 石上黑墨块状的天然花纹一刀未动 , 却与周边的线条相融合 , 巧作成了渔夫的蓑衣 。
简约的线条、恰当的留白 , “白发渔樵江渚上 , 惯看秋月春风”的潇洒自在展现得淋漓尽致 。
郑世斌|水墨意趣石上生——有一种薄意叫郑世斌
本文图片

郑世斌|水墨意趣石上生——有一种薄意叫郑世斌
本文图片

郑世斌|水墨意趣石上生——有一种薄意叫郑世斌
本文图片

《形见神藏》老挝石 郑世斌 作
篆刻:林健
“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 寥寥数笔勾勒出罗汉的形象 , 这块黑色的石纹就像梁楷画作中的天然水墨 。 那天我早上起来 , 心情很好 , 突然产生了一个灵感 , 勾勒出这个渔翁形象 。
古时 , 渔翁中很多是饱学之士 , 他们归隐山林 , 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 ”根据这个图案 , 郑世斌特地邀请篆刻家林健将“形见神藏”四字刻于方寸之间 , 石雕技艺与金石篆刻、山水诗意与文人气韵浑然一体 。
郑世斌|水墨意趣石上生——有一种薄意叫郑世斌
本文图片

郑世斌的作品 , 刻画细致 , 影影焯焯 , 或远观 , 或静赏 , 作品间不仅各有特色 , 而且每每观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 但 , 作品之中始终展现着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 , 蕴含着几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 。
又譬如作品《向阳而生》 , 这是郑世斌作于2020年那个特殊的时段 。 他将石章上原本的红色线条 , 想象为雨后的彩虹 , 以简洁而精炼的线条雕琢出忘忧草 。 风雨过后 , 遥望彩虹 , 人可忘忧 , 这就是他刀下的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