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大隆|皇家为何出“错字”
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均属于明清皇家建筑 , 其建筑匾额、屏门上多有书法大字 , 或用于解读建筑名称和功能 , 或用于表达古代帝王的心境 。 这些大字的书写风格多属于楷体 , 笔画工整、规矩有法度 。 然而 , 有些字或添笔 , 或缺笔 , 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正体字明显不同 , 似乎为“错字” 。 那么 , 这些皇家建筑为什么会出现“错字”呢?
“门”字不带钩 , 原来是怕火
按照楷体的书写惯例 , “门”字须带钩 。 然而大家去故宫参观时 , 会注意到很多宫门匾额的“门”字并不带钩 , 最后一笔竖直而下即完成书写 , 似乎为“错字” 。 以紫禁城中轴线各宫门为例 , 无论是前朝的午门、太和门 , 还是内廷的乾清门、坤宁门等 , 其匾额上的“门”字均不带钩 。 这些“门”字之所以被“错”写 , 其原因多与紫禁城防火避讳相关 。
从科学角度讲 , 建筑匾额上的“门”字是否带钩 , 与建筑本身是否着火不存在任何关联 。 然而据清代学者俞樾所撰《茶香室丛钞》卷十六记载 , 南宋都城临安玉牒殿某次遭受火灾 , 火势蔓延至殿门 。 有大臣向皇帝禀报 , 说是因为殿门匾额上的“门”字带钩才招致火灾 。 于是皇帝下令摘下殿门的匾额 , 扔到火里烧了 , 玉牒殿的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 此后的明朝 , 无论是南京还是北京的宫城城门 , 其匾额上的“门”字都不带钩 。
另据清代学者倪涛所撰《六艺之一录》之卷三百六十一及马扑《谈误》卷四记载 , 明代书法家詹希源在书写南京太学集贤门匾额时 , 将“门”字带钩 , 自认为可显笔画遒劲 。 不料明太祖朱元璋看后大怒 , 认为这一钩阻挡了圣人贤士发展之路 , 于是下令把“门”字的钩削掉 , 并将詹希源处死 。
“门”字不带钩是否真的可以避免火灾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 紫禁城最早的火灾发生地点就是午门 。 明代文学家沈德符所撰《万历获野编》卷二十九记载 ,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元宵节 , 午门外举行鳌山灯会 , 不料有爆竹引燃鳌山 , 进而使午门着火 , 负责指挥救火的都督马旺被火烧死 。
而午门内的太和门在历史上数次遭受火灾 , 其中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火灾最为严重 。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之《审讯贞度门值班官兵供情》记载 , 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 在贞度门(位于太和门西侧)值班的两名护军将洋油灯挂在贞度门的东山墙后檐柱上 , 灯火烤着了柱子 , 引发大火 。 火势很快向东蔓延 , 烧毁了太和门、昭德门及相邻的多座库房 。
“光明昌盛”与“仁德大隆”
故宫储秀宫区域的前殿为翊坤宫 , 翊坤宫大门内有屏门一座 , 上书“光明昌盛”4个大字 , 其中“明”字多一横、“盛”字少一点 。 很多网友认为这两个字写错了 , 并认为原因在于“避讳反清复明” 。 另外 , 故宫皇极殿、慈宁宫均有“仁德大隆”的匾额 , 有人认为“德”字的“心”上面少一横 , 也写错了 。
“光明盛昌”“仁德大隆”出自西汉哲学家焦赣所撰《焦氏易林》卷第三“日月相望 , 光明盛昌 , 三圣茂功 , 仁德大隆” 。 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君主治理的国家繁荣 , 因而有很高的功德 。 皇极殿内的“仁德大隆”为慈禧书写 , 且与“光明盛昌”有着相似的书写风格 。 根据金易、沈义羚所撰《宫女谈往录》之“储秀宫与体和殿”记载 , 慈禧好大喜功 , 住在储秀宫区域时 , 常常把自己和乾隆的功绩类比 。 不难推测 , “光明昌盛”这几个字很可能也是慈禧写的 。
慈禧擅长书法 。 晚清文学家徐珂所撰《清稗类钞》之“艺术类·孝钦后善书画”章节 , 提及慈禧书法很好 , 而且喜欢写大字 。 美国画家凯瑟琳·卡尔所撰《禁苑黄昏——一个美国女画师眼中的西太后》第十五章“皇太后的文学趣味与才能”中 , 写到了“太后赐给臣下最珍贵的礼物之一 , 也是被臣下视为珍宝的 , 是她亲自写在卷轴上的单个大字 。 ”“她的字是有名的 , 据说跟中国最好的书法家不相上下 。 ”
- 红与黑#方隆昌/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纪晓岚!穷书生出一上联 一双玉臂千人枕! 乾隆对出的下联无可挑剔
- 李玉仁#著名书法家李玉仁——向全国人民拜年!
- 廖凡|夜雨丨廖凡:隆冬即景
- 李冶!唐朝最传奇的女诗人, 向和尚表白却遭出卖, 唐玄宗隆重召见她
- 薛金莲#西凉女强将:暗器无敌,樊梨花都打不过,薛仁贵部将有招:娶她!
- 乾隆帝&千古绝对!上联:“张良、张飞、张学友”, 下联太经典了
- 乾隆帝@清朝皇子学习负担很重,每天学10小时,没有寒暑假一年只休6天
- 虺文忠$《狄仁杰》里的虺文忠的组装兵器竹筒刀, 其原型是现代武器
- 县令#秀才被判死刑,临死前却对出了一个对联,乾隆大喜:无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