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王朔为何痛骂金庸?并非私人恩怨,也非文人相轻,也非酸葡萄心理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这二十四个字是金庸武侠中流传很久的神话,就像武侠小说在中华大地流传很久一样,如果这二十个字放在武侠界,那金庸毫无疑问是屠龙刀,古龙则是倚天剑。屠龙刀被誉为武林至尊,其他人兵器固然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唯有倚天剑可与之一较高下。正如武侠界一样,金庸与古龙,各有千秋,交相辉映。金庸行文缓慢,大气磅礴,古龙行云流水,剑走偏锋。两种不同的风格,共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盛世局面,为我国武侠小说、武侠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金庸和古龙也各自收获了大批的粉丝和拥趸。
今天我们不来比较金庸和古龙孰高孰低,我们来聊聊金庸,金庸凭借一十五部武侠小说轰动天下一举成名之后,曾被人实名痛骂,此人是谁,为何实名痛骂金庸?
金庸|王朔为何痛骂金庸?并非私人恩怨,也非文人相轻,也非酸葡萄心理
文章插图

此人便是王朔,王朔是内地文人,曾在《中国青年报》发文痛骂:
“第一次读金庸的书。名字还真给忘了,很厚的一本读了一天实在读不下去,不到一半撂下了。那些故事和人物今天我也想不起来了,只留下一个印象,情节重复,行文啰唆,永远是见面就打架,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而且谁也干不掉谁,一到要出人命的时候,就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挡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的深仇大恨,整个故事情节就靠这个推动着。这有什么新鲜的?中国那些旧小说,不论是演义还是色情,都是这个路数,说到底就是个因果报应。初读金庸是一次很糟糕的体验,开始怀疑起那些原本觉得挺高挺有脑的朋友的眼光,我要是好东西,只能说他们是睁眼瞎了。”
同时王朔还指责金庸“虚构了一批中国人的形象”,“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
金庸|王朔为何痛骂金庸?并非私人恩怨,也非文人相轻,也非酸葡萄心理
文章插图

王朔痛骂金庸一文发出后,整个武侠界一片哗然,甚至整个文学界都轰动了,拥王派和拥金派据理力争,针锋相对,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煞是热闹。如今距离这个件事已经过去多年,当时也未见官方说明,也没有权威结论,只是坊间议论的热热闹闹,连金庸本人也没有接招,为什么呢?
因为两人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金庸当时已经是公认的武林至尊了,誉满天下,名扬四海,加上年事已高并受过正统教育,表现的极其海量,大人不记小人过,这很符合金庸的气质,风度着实可嘉。王朔当时初出茅庐,年轻气盛,鲁莽惹事,口不择言,如程咬金一般莽撞跳出,对着金庸就是一板斧,可以原谅,算不上坏。
王朔为什么要痛骂金庸?
金庸当时已经挂印封金,正在进行武侠小说的修订,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金庸本人则是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传奇一生,多姿多彩。金庸小说情节曲折,神秘莫测,人物复杂多变,叫人目眩,结构恢宏磅礴,有条不紊,堪称“古今中外,空前绝后”,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还带动了出版、游戏、影视改编的种种热潮,金庸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天龙八部》甚至还入选了高中语文教材同时金庸武侠小说也进入大学讲堂,成为学者和教授的研究对象,涌现出和“红学”相提并论的“金学”。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能完美概括金庸为什么挨骂。因为金庸当时太火了,整个华人世界,几乎都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之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金庸|王朔为何痛骂金庸?并非私人恩怨,也非文人相轻,也非酸葡萄心理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