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三国演义》:愚者妄动,庸者不动,智者善动( 二 )


然而,他却因为“优柔寡断”的毛病,错过了一次又一次问鼎天下的机会。
“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如果说袁术是因为“妄动”而失败,那刘表则是因“不动”而失败。
当时曹操已经击败袁绍,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到辽东乌桓,成了曹操心中的一大隐患。
曹操想要北上进军、乘胜追击,却又担心刘表领兵来犯,一时之间,难以抉择。
此时,谋士郭嘉站出来说:
“表,坐谈客耳。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想了一下刘表平日里的表现,笑道:
“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
果不其然,曹操在平定乌桓的整个过程中,刘表都没有丝毫动作。
其实,早在曹操与袁绍官渡相争时,刘备就曾劝说刘表趁机袭击许昌。
可刘表优柔寡断,就是不动,最后白白错过了一次进取中原的良机。
后来,他十分懊恼地对刘备说:
“上次只恨没有采纳贤弟的计策,才白白错过了一次良机啊。”
就这样,“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成了刘表的致命弱点。
不管周边闹成什么样,刘表就是“安坐不动”,最后眼睁睁地看着曹操一统中原,南下荆州。
《国语》有言: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自古天下事,及时难必成。
得到了相应的机会,就不要有丝毫懈怠,机会一旦错过,便不知何时再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浪费机遇,也是一种罪过。
智者|《三国演义》:愚者妄动,庸者不动,智者善动
文章插图
智者善动
东汉乱世,终成三国之势,这是因为曹孙刘三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正如诸葛亮所说,孙权占“地利”,刘备有“人和”,曹操则依“天时”。
何为“天时”?
伺机而动,进退自如是也!
在那乱局之中,曹操依时进退,将自己手中的牌打得越来越好。
当时董卓旧部李傕、郭汜二人发生内讧,汉献帝趁机出逃,下诏各路人马勤王。
然而各路诸侯对这个被董卓扶植的傀儡皇帝并不感兴趣,都认为他是一个“烫手山芋”。
袁绍多次拒绝谋士“挟天子令诸侯”的建议,袁术则自己做着皇帝梦,刘表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享荆襄福”。
有实力的不屑一顾,没实力的望洋兴叹,大家都在各忙各的,只有曹操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出兵西进,在打败了杨奉、张杨等阻碍势力后,终于迎来了汉献帝。
虽然汉献帝是个傀儡,但他依旧是名义上的皇帝,天下之共主。
曹操此举不仅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还能为当时的亲汉派树立一个信仰,从而促成亲汉派与自己的合作。
有了天子在手,曹操便以正统自居,借着汉天子的名义东征西讨,很快便平定中原,奠定大业。
该进则进,该退时,曹操也毫不含糊。
智者|《三国演义》:愚者妄动,庸者不动,智者善动
文章插图
在与马超、韩遂的较量中,曹操稳扎稳打,很快就占据了优势。
马超韩遂见情况不妙,便欲割地求和。
此时的曹操没有咄咄逼人,而是选择退让一步,答应对方的请求。
因为他知道,如果严词拒绝,就会断送马韩二人求和的希望,二人定会破釜沉舟、合力死战,那时候即便能取胜,恐怕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所以曹操以退为进,先假装答应求和,之后暗中亲近韩遂,用离间计使马韩二人心生嫌隙,最后再抓住时机,各个击破。
《吕氏春秋》说:
凡遇,合也;时不合,必待合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