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厚道点!评论家们,请别再用“学术黑话”糊弄人!

上一期咱们聊了聊如何评价戏曲演员 , 我提出“声情并茂”这个词是对演员的敷衍 , 毕竟嘛 , 汉语博大精深 , 随便翻一翻就能找出更贴切的形容词 , 干嘛要抱着自己仅有的那点词汇到处去丢人呢 。
不过 , 我也很反对用一些大而不当的词来形容表演、描述演员 。 相反的 , 通俗易懂的词能让演员一听就懂 , 知道自己的强项弱项 , 就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观众或者读者一看就懂 , 跟自己想法一致的就可以“於我心有戚戚焉” , 不一致至少还能反驳一两句 。
【|想说|厚道点!评论家们,请别再用“学术黑话”糊弄人!】|想说|厚道点!评论家们,请别再用“学术黑话”糊弄人!
本文图片

比如我最近读了某知名评论家的一篇文章 , 文章汤汤水水几千字 , 犹如一大碗紫菜汤 , 把紫菜捞出来晒干可能还不到汤重量的百分之一 , 其余全都是水 。 这样的文章读完之后没感觉到什么营养 , 只疑心该评论家满脑子“洪湖水浪打浪” 。
从内容来看 , 要么老人家基本看不懂表演 , 要么压根就没有去看演出 , 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水的文章?但从遣词造句上来看 , 老人家怕是煞费苦心 , 把所有能掌握的生僻词都用上了 , 即便这些词压根就不属于理论研究的范畴 , 也完全可以用“通感”来解释 。
近几年社会上有些批评“学术黑话”的言论 , 认为所有不太好懂乃至比较晦涩的词汇 , 都阻碍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 通通将之归纳到“学术黑话”里面 , 认为把这些词汇全都剔除了 , 学术论文就能通俗易懂 , 让读者更好理解 。
|想说|厚道点!评论家们,请别再用“学术黑话”糊弄人!
本文图片

我是反对这种观点的 。 学术论文毕竟不等同于剧评 , 更不等同于“观后感” , 终究是要具备一定高度和前瞻性 , 能促进行业进步、能启迪学者思考 。 所以 , 使用一些思想精深、具有高度概括力的学术词汇 , 本来就是写论文的必然要求 。 比如“三并举”“美美与共”这些词虽然很多戏迷读者不懂 , 但这是戏曲研究者最基本的概念 , 不属于“学术黑话” 。
然而 , 思想精深、思考深刻和遣词晦涩、滥用词汇完全是两码事 。 喜欢用自己掌握、别人看不懂的学术词汇写文章 , 并因此而有了“高高在上”、“我懂你不懂”的优越感 , 就确实有点不厚道了 。 比如大美女穿着高跟鞋走过来 , 一般人说“漂亮”“优雅” , 有文化的人说“娉婷” , 装作有文化的人说“高蹈” , 试问 , “高蹈”啥意思?谁知道他说了个啥?
还有一种更不厚道的人 , 就像我刚才举例的那位知名评论家 。 我认真读了那篇文章 , 并对其中比较冷僻的词专门抽出来查了词典 , 然而我就发现 , 有一部分词汇既不符合语境、也不能描述行为 , 甚至还有一部分词汇是完全生造出来的 。 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揣测 , 该老人家这么写 , 压根就不是为了让人看懂 , 反而就是为了让人看不懂 , 从而显示自己水平“高深莫测”、能力“卓尔不群” 。
|想说|厚道点!评论家们,请别再用“学术黑话”糊弄人!
本文图片

有人用“学术有学术的规矩、论文有论文的体系”来反驳我 , 这个论点我绝对承认 , 而且举双手赞成 。 但像上述老人家写评论性的文章时 , 既做不到通俗易懂 , 严格说也不是按照学术的规矩来 , 他的遣词造句只是为了彰显自己“高不可攀” , 从而用自己那满脑子的“洪湖水”来震慑众生、俯视人间 。 这样的人 , 岂止是不够厚道 , 简直就是可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