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群的江心洲

|李凤群的江心洲
本文图片

李凤群笔下的叙述 , 动辄跨度几十年 , 又非二三流编剧笔下的豪门和世家 。 她是给中国大地上无声的群体树碑立传 , 也因此让同样亲近这个群体的我肃然起敬 。 她的江心洲是独特的地貌 , 却又是普遍的中国 。
李凤群的江心洲
文 | 南桥
身居海外的作家中 , 有一些不怎么喧闹的人 , 李凤群就是其中之一 。 她不大参与是非争执 , 属人狠话不多的那种 。 她的作品很多 , 包括《边缘女人》《如是我爱》《非城市爱情》《背道而驰》《颤抖》《大江》《大野》《大风》等 。 这些作品在国内屡屡获奖 , 在七十后作家中已属名家 。 旅居波士顿之后 , 突然一下子写起了海外的华人群落 , 竟也能出口返内销 , 依旧在国内文坛兴风作浪 。 例如 , 就在不久前 , 李凤群的《大野》还进入了2020南方文学盛典的短名单 , 此作还曾荣获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 。 中篇小说《长夜》在《收获》发表后 , 连被几家杂志转载 , 这是我们安徽文坛的骄傲 。
看李凤群的书 , 最初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语言 , 干净 , 洗练 , 有力 。 幸亏她出国没有那么早 , 没有过早脱离中文语境 。 在海外呆久的人写东西 , 中英文在脑海里粘连 , 文字拖泥带水 , 有时候还有点翻译腔 。 读李凤群的书 , 读者会在她不动声色的叙事中 , 捡到些闪光的、具有网红造句气质的句子 , 如同在沙洲上散步 , 偶尔会看的贝壳 。 例如:
“无所事事的人心里最容易滋生侠客梦 。 ”
“看过的书在脑子里挤作一团 , 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江湖 。 ”
“三个字干掉你 。 ”
李凤群是我们安徽人 。 字里行间读起来格外感觉亲切 。 安徽有山有水 , 风景秀美 。 安徽是一农业大省 , 看天吃饭 , 故此也多灾多难:从赛珍珠的《大地》到李凤群的《大江》《大风》 , 天灾人祸总不放过这片土地 。 我们那一带 , 天气预报里称之为“江淮之间” , 有大江即有大灾 。 每年抗洪抢险的新闻都少不了安徽 。
|李凤群的江心洲
本文图片

《大风》
李凤群/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6年7月出版
这段时间来 , 我将《大江》、《大野》和《大风》穿插着看 。 一个个江心洲鲜明的人物如同走马灯一样在眼前穿梭 。 她笔下的文学地貌也逐渐清晰 。 李凤群生长和书写的地方 , 即便在安徽人们也不甚熟悉 。 她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长大 。 这岛叫江心洲 , 四周围着堤坝 , 里面种庄稼 。 这孤洲不是《鲁滨逊漂流记》也不是《蝇王》里的孤岛 。 它不蛮荒 , 更不浪漫 。 它是一个巴掌大的地方 , 自古以来 , 人们安土重迁 , 在此生生不息 , 生老病死 。 这里灾难不断:庄稼动辄被水淹没 , 人会落水溺亡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将脆弱的人席卷而去 。 他们跌落时 , 外人连个水花也不曾看见 。 李凤群的家人和江心洲的群众从小就严防死守 , 不让小孩玩水 , 以逃避的方法 , 避开各自不幸的宿命 。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唐恩(John Donne)有首诗中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在大海里独居 。 每个人都如一块小小泥土 , 连接起来 , 便是整个陆地 。 ”人与人即便在水下相连 , 在水上却往往各自孤独 , 如同一个个江心洲空心洲八卦洲 。 洲上人物悲伤的命运 , 往往和繁华的彼岸仅一江之隔 。 但在眼睛往上看的世俗面前 , 共情短斤少两 , 人们对他们的存亡视而不见 。 书写他们需有大爱 , 需有深入骨髓的归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