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群的江心洲( 二 )


李凤群把一个即将消逝的江心洲 , 硬给搬到了未来的文学版图上了 。 文学圈塑造鲜明人物形象 , 如女娲造人 。 文学也有自己的跑马圈地 , 看谁能把一个地方写活 。 一个作家 , 须得占领一块地盘 , 将其据为己有 。 莫言有高密、夏商有浦东 。 长江里的江心洲 , 被李凤群给抢了 。 她顺道还占了一些小镇与城乡结合部 , 以及一个江心洲村民向上流动时走过的一路 。
李凤群笔下的江心洲 , 是一种让人纠结的存在 。 年年的江水 , 泛滥成灾 , 是走是留?江心洲不是黄土高坡 , 可以在沉默中屹立万年 。 江心洲也不是路上 , 漂泊 , 无根 , 随性 。 一方水养一方人 。 江心洲是岌岌可危的 , 总处在生存的末梢 。 这样的末梢 , 牵动着中国发展的每一根神经 。 一些事物的发展 , 也就意味着另一些事物的消逝 。 每一个地方 , 都积淀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 以及它们面临冲击时难言的痛楚 。 近日和家人电话联系 , 说门口的大山要被开发掉 , 下面可能有石材有铁矿 , 老家可能面临拆迁 。 这个消息让我心里一凉 , 我的童年就此消失了 。 当然它早已消失 , 无非是我自己耿耿于怀 。 面对人们逐渐迁走的江心洲 , 李凤群看来也是无法沉默 。
|李凤群的江心洲
本文图片

《大野》
李凤群/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年3月出版
对于依附着我们童年的故乡地理 , 乡愁式回忆往往肤浅而虚假 。 李凤群不愿意靠近这种伪浪漫哪怕半步 , 不愿为故乡和自己的过去涂脂抹粉 。 她是一个很实在的人 , 很用力地盯住过去的现实 , 像一个画家在野外写生一样 , 一笔一画在书写 。 她的笔下有的是饥饿、挣扎、绝望 , 和人之为人所具有的难以想象的顽强 。 她笔下人物的挣扎是真切而实在的 , 并非那种咿咿呀呀的无病呻吟 。
有时候她把一个人掰成两个来用 , 如起点相差无几 , 选择大相径庭的今宝和在桃 。 江心洲在她们的心里作祟 , 让她们思忖是走是留 。 《大江边》里的李凤群 , 是半纪实半虚构地在写家族过去在江心洲的生老病死与悲欢离合 。 她写得针脚绵密 , 故事有一点莫言的味道 , 但总的来说还是传统的书写 。 写得很耐看 , 只是篇幅长了点 , 可以更为精炼 。 在《大野》里 , 构思和结构就有了一些设计和创新 。 小说中的两个人 , 本质上是同一个人 , 基于选择和心态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 这种双生花结构是内在矛盾的外化 , 这种写法《西游记》里就有过:真假美猴王就是内在挣扎的外部化 。
李凤群笔下的叙述 , 动辄跨度几十年 , 又非二三流编剧笔下的豪门和世家 。 她是给中国大地上无声的群体树碑立传 , 也因此让同样亲近这个群体的我肃然起敬 。 她的江心洲是独特的地貌 , 却又是普遍的中国 。 江心洲就是过渡期的中国社会 , 江水在它边上流过 , 在不怎么愿意花心思花时间去细查的外人看来 , 它表面上岿然不动 , 实际上已乾坤挪移 , 再回头早已沧海桑田 。
|李凤群的江心洲
本文图片

【|李凤群的江心洲】《大江》
李凤群/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年3月出版
我是先看到了作品 , 再接着去了解李凤群这个人 , 才发现她的经历丰富 , 曾经是江心洲农民、工厂工人、公司白领、职业作家 。 她曾经被称为打工妹作家 。 她还因为慢性病卧床九年 , 在床上用铅笔写了第一部小说 。 这事让人想起了《追忆似水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