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太过超前的杜甫

老杜太超前了 , 他对“真”“善”的追求超过了对“美”的追求 , 而以撼人心魄为诗的第一要务 , 这也是他在活着的时候诗名不盛的原因所在 。 杜甫实际是写出了与一般的诗家完全相反的诗 , 普通诗家是赋比兴为主 , 情感讲究的是含蓄不露 , 甚至如南宋诗评家严羽所云 , “不著一字 , 尽得风流” , 以蕴藉高华为美;老杜把这一传统尽行颠倒过来 , 他让赋比兴只起到装潢的作用 , 而第一次让心理刻画成了诗的主体担当 。
胡应麟比较李杜两位大家时指出:“唐人才超一代者 , 李也;体兼一代者 , 杜也 。 李如星悬日揭 , 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 , 包罗万汇 。 ”(《诗薮》内编卷四)“地负海涵 , 包罗万汇”八字 , 是真知杜诗之言 。 唯老杜之包罗万汇 , 又不止于艺术风格上的“具范兼镕” , 老杜佳胜独得之处 , 还在于他的无事无物不可入诗 , 人间琐屑之事 , 能以赋笔铺叙 , 在平常中见挚情 , 在平淡中见奇崛 。 在杜甫以前 , 唐诗的主流是仙、禅 , 诗的根本旨趣在超脱人世 , 杜诗却直承国风、《古诗十九首》、汉乐府之遗 , 立足这片苦难的土地上 , 写出普通人的悲欢 。 他的诗是“修辞立其诚”的典范 , 如《羌村》三首:
峥嵘赤云西 , 日脚下平地 。 柴门鸟雀噪 , 归客千里至 。 妻孥怪我在 , 惊定还拭泪 。 世乱遭飘荡 , 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 , 感叹亦歔欷 。 夜阑更秉烛 , 相对如梦寐 。
【杜甫|太过超前的杜甫】晚岁迫偷生 , 还家少欢趣 。 娇儿不离膝 , 畏我复却去 。 忆昔好追凉 , 故绕池边树 。 萧萧北风劲 , 抚事煎百虑 。 赖知禾黍收 , 已觉糟床注 。 如今足斟酌 , 且用慰迟暮 。
群鸡正乱叫 , 客至鸡斗争 。 驱鸡上树木 , 始闻叩柴荆 。 父老四五人 , 问我久远行 。 手中各有携 , 倾榼浊复清 。 莫辞酒味薄 , 黍地无人耕 。 兵戈既未息 , 儿童尽东征 。 请为父老歌 , 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 , 四座泪纵横 。
写乱世生命的卑微、患难中的真情、乡野间质朴的友谊 , 平易晓畅 , 明白如话 , 偏又动摇人心 , 催人涕下 。 杜甫写作时甚至不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群鸡正乱叫 , 客至鸡斗争”这样的俗语 , 却让人只觉其真 , 不觉其俗 。 他以深沉的爱、绝大的才力 , 把俗语写得那么雅 , 把平淡的生活写得那样富有诗意 。 宋张端义《贵耳集》记载 , 他侍奉父亲到荆南之地 , 拜访了自号江陵病叟的项平斋 , 平斋知他学诗词 , 便道:“学诗当学杜诗 , 学词当学柳词 。 ”以杜诗与柳词并列 , 前所未闻 , 端义遂更请详论 。 平斋答道:“杜诗、柳词皆无表德 , 只是实说 。 ”无表德意即写作时从无矫饰 , 有甚说甚 , 而李绅、元稹、白居易辈发起之“新乐府运动” , 因事立题 , 而总先存要讽喻时政之心 , 便嫌刻意表德 , 下老杜远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