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冷兵器的制造源流考古( 二 )

日本冷兵器的制造源流考古
文章插图
日本冷兵器的制造源流考古
文章插图
日本冷兵器的制造源流考古
文章插图
日本冷兵器的制造源流考古
文章插图
▲日本长柄大刀日本亦有长柄大刀,其长几与矛等,约在八尺左右,刃长约二尺左右。日本弓箭及其盔胄、披甲、战靴等戎器之形式及制造,大都仿自中国,系由中国传往者,似非日本民族创制之物,盖因中国文化在2000年前已流传及日本也。日本于中国唐代深受中国佛教及文化之影响,故其各种武器均雕刻梵文经与中国诗、中国龙形、兽形及战神形,即最具个性之倭刀亦在所难免,均受中国文化同化。日本其中最古吉光刀,即一面刻龙形、一面刻中国神像形,上缀梵文;又最古之行光刀亦雕刻中国神像及梵文;又古代日本贞宗剑亦一面雕刻龙形、一面刻中国唐剑形,凡此均足为日本刀直接受中国文化影响之证。日本刀剑虽受中国文化之影响,然其技术实有后来居上之势。中国宋代诗人欧阳修即有《日本刀歌》云:“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对日本刀赞誉有加。中国明朝时期,中国科学家宋应星更于《天工开物》之《锤锻》篇中云:“倭国刀背阔不及二分许,架于手指之上不复欹倒。不知用何锤法,中国未得其传。”日本冷兵器的制造源流考古
文章插图
▲古代日本刀最早是直刃,深受中国汉代环首刀和唐代唐刀影响日本史载枭雄丰臣秀吉征战高丽(朝鲜古称)时,高丽武士及中国兵之刀剑悉被日本刀削断砍折,盖非妄言,中国《明史》亦言及抗倭名将戚继光兵士之普通刀剑为倭刀所断。盖日本之古刀剑虽名钢良刃,初均仅装白木柄鞘,实足以代表日本古武士朴素无华之心理。日本奈良地方曾保存有千口上以上的日本名刃,仍保持其原来制工之白木柄、鞘,朴实简约,不尚华丽,此为日本古兵器之特点,亦即其民族之特性,是以日本兵器之装饰,仅用绘漆、花钢、铜片、明蛤等物为点缀,若镶嵌金银、珊瑚、珠宝之刀剑则甚属少数也。日本各种冷兵器虽大都仿自中国,即其最著名之倭刀亦曾受中国文化影响,但其刀之形式与铸炼淬砺之法则迥然不同,显然深具个性。故冷兵器收藏家之谈日本冷兵器均推重日本刀,若除刀之外日本即无其它古兵器者,非无也,不足数耳。至于双锋之剑,日本人向来尚不喜用,已尽于是矣。日本冷兵器的制造源流考古
文章插图
日本冷兵器的制造源流考古
文章插图
▲最代表日本文化的冷兵器是日本刀和武士道日本刀之特点在其刀柄之特长,系为用两手举刀力砍猛劈者,其形颇与缅甸、泰国之刀相类。故西方著述家遂据此点断定日本刀源出缅甸的缅刀,先有缅刀始有日本刀,日本刀系仿缅人之制造者,此说仅具片面理由,不足采信,恐未尝加以深切之研究也。就日本刀之构造言之,显有其自然之个性。除鞘不计外,其刀之本体有四部分:一为刃身;二为柄之双夹片(日本刀之刃,上端均有长颈,有两三圆孔。其柄系用双片为之,以片夹颈颈,两边缝及头上再包铁片,用钉穿过圆孔打平,刀柄即成);三为护手钢片(护手之日名为“锷”或“镡”);四为柄上小件点缀品,藏于柄外及柄上所缠丝带之下者。再就鞘上特点言之,则鞘背均插一长约10余厘米的小刀(日本人称为“小柄”),是为中国及南亚州各民族之刀所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