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支|王安石的一首七律,说辞生动,比喻形象,尾联更具说服力

古代文人墨客从小寒窗苦读,莫不希望可以建功立业,然后衣锦还乡。甚至一些学子还投笔从戎,只为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比如西汉的班超,就曾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这样的人才也是屈指可数,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能力。再如唐代的岑参,也曾两次去边塞从军,但最后却无法如愿。北宋时一位将军要出征,一位诗人虽然很希望随之一起,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他只能默默祝福,并深情鼓励。下面介绍王安石的一首七律,说辞生动,比喻形象,尾联更具说服力。


郅支|王安石的一首七律,说辞生动,比喻形象,尾联更具说服力
文章插图

西帅
北宋:王安石
吾君英睿超光武,良将西征捍隗嚣。
誓斩郅支聊出寒,生擒颉利始归朝。
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
好立功名标竹素,莫教空说霍嫖姚。


郅支|王安石的一首七律,说辞生动,比喻形象,尾联更具说服力
文章插图

西帅,就是西征部队的将帅,这里指王韶。这首诗创作于熙河大捷之前,王安石在诗中列举汉、唐时代,胜利抗击外族侵扰的战例,指出西夏统治者必败的下场,并以此鼓舞北宋军队的士气,坚定其必胜信念,打击北宋投降派的气焰。
【 郅支|王安石的一首七律,说辞生动,比喻形象,尾联更具说服力】汉、唐强盛时期这些军事上的成就,主要是他们执行坚持统一、反对投降的法家路线所取得的。虽然他们各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他们为当时汉唐的统一与独立所作的贡献,仍值得肯定。


郅支|王安石的一首七律,说辞生动,比喻形象,尾联更具说服力
文章插图

开篇赞美宋神宗,“吾君英睿超光武,良将西征捍隗嚣。” 诗人夸奖宋神宗的智慧胜过东汉时代的光武帝刘秀,他像当年光武帝讨伐隗嚣一样,派优秀的将领王韶出兵抗击西夏。
隗嚣,甘肃秦安人,王莽末年,为当地豪强拥立,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割据的陇西地区,在本来是西汉的领土,当时西夏统治者侵占的熙河地区就在这一带。王安石以此说明,王韶出兵西征是收复领土,是正义的军事行动。


郅支|王安石的一首七律,说辞生动,比喻形象,尾联更具说服力
文章插图

诗人接下来便勉励王韶,“誓斩郅支聊出寒,生擒颉利始归朝。”作者希望王韶要像汉朝的陈汤那样,立誓斩杀郅支:也要像唐朝的李靖那样,活捉了颉利才收兵回朝。
郅支,是西汉时北匈奴的首领,经常侵略西域的乌孙、大宛,并威胁汉朝的统治。西汉将领陈汤、甘延寿出守西域时,围攻郅支城,斩杀了郅支。颉利,是突厥首领,多次侵扰唐朝。贞观四年,唐太宗派大将李靖带兵夜袭颉利的驻地恶阳岭,颉利惊遁,被追击俘获送京师。


郅支|王安石的一首七律,说辞生动,比喻形象,尾联更具说服力
文章插图

王安石熟读历史,非常了解汉唐的典故,更希望以这些故事点拨对方,既建立信心,又可以意志坚定。颈联采用比喻,“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隗嚣那一点点兵力,怎么能封得住函谷关;突厥的骑兵再也没有办法,到渭水便桥上放马喝水。
作者以此比喻西夏掠夺者和东汉的隗嚣、初唐的颉利一样,都是可以打败的。当时隗嚣自恃陇西形势险要,用少数兵力就可以阻挡汉军西出函谷关,结果被汉军击败了。


郅支|王安石的一首七律,说辞生动,比喻形象,尾联更具说服力
文章插图

最后诗人依然鼓励王韶要努力为国立功,“好立功名标竹素,莫教空说霍嫖姚。” 诗人说,要积极进取不要让世人只知道霍去病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