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态度谦逊低调,为何没几天就变得目中无人?( 二 )
笔者当年初读《红楼梦》,刚看完“林黛玉进贾府”,无限感慨“黛玉真乃心较比干多一窍”,可紧接着看完其后几章,顿感失望:林黛玉怎么是这么个人?说话做事尽显尖酸刻薄,令人不喜与其接触。
文章插图
当然,这只是前期的林黛玉,《红楼梦》后期林黛玉的性情转变很大,令人越看越爱,但这并不能否定林黛玉前期确实有一段时间很“尖酸刻薄”。
为什么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时,她的性情谦逊低调,进了贾府之后没几天,反而变得尖酸刻薄起来,这当中到底哪里出现了偏差?
文章插图
笔者近读林文山之文章《<红楼梦>的心理描写》(载《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二辑),其中便对林黛玉的这种性情转变有所提及,尤其是对黛玉初进荣国府时“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的心理进行了深入探索:
自己体弱多病,父母的痛惜,母亲的早逝,使黛玉得以受到较少的封建规范的熏陶。这就使她不仅在思想中,而且在行动中还有着某些地方不符合封建规范的要求。黛玉之所以刚入贾府就有那样一段内心独白,正好说明她并非毫无必要地担心自己“被人耻笑了去”(例如宝钗,她不用内心这样劝诫自己,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做到这一点)。黛玉对自己的告诫,更多地是出于理智对自己的约束。在刚来的时候,她也确实有所约束,随着时间的过去,这种约束就渐渐单薄了,隐失了。
笔者对此论深以为然,林黛玉刚入贾府时“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固然有自尊心作祟的原因,但更多还是她对封建规范的不适应造成的,所以她必须小心谨慎,严格忖度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是否符合规矩礼数。
文章插图
林黛玉对封建规范不适应的这种性情,跟她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除了上述林文山先生所提到的“体弱多病,父母痛惜”、“母亲早逝,无人教育”对林黛玉造成的影响,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林如海从小将林黛玉当男孩来养,这一点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女如珍,且又见她聪明清秀,便也欲使她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第2回
林家庶稀少,林黛玉从小没有兄弟姊妹的陪伴,母亲贾敏早早去世,父亲林如海忙于公务,而且从小将林黛玉当成男孩来养,这就必然导致林黛玉在性情上有“男性化”的趋势。
文章插图
比如《红楼梦》众姊妹中,只有林黛玉、王熙凤两人曾有过“脚踩门槛”的豪放举动: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第28回);凤姐把袖子挽了几挽,跐着那角门的门槛子,笑道:“这里过堂风凉快,吹一吹再走。”(第36回)
相对于其他贵族女子而言,林黛玉受到的封建礼教的规范比较少,所以当她进入贾府时,她需要立刻调整状态,用严格遵守礼教规范的举止、言谈来面对荣国府众多长辈、姊妹,这就意味着她要突破以往在家的思维、行为模式,故而造就了她“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的心理。
- 林黛玉|林黛玉出丑不自知,被雕虫小技难住,暴露出她人生的最大短板!
- 宝玉@红楼梦里,为何晴雯死了,林黛玉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满面含笑
- 宝玉#薛蟠比贾宝玉更爱林黛玉他执着了三年,等来黛玉一句薛大哥
- 大观园&贾政到底是欣赏薛宝钗还是林黛玉,看林黛玉和史湘云闲聊就明白了
- 红楼梦!红楼梦:袭人和林黛玉的关系如何,她们怎么会同一天生日呢
- 优点@林黛玉身上的三个优点,令世人对她偏爱有加,多少女子做不到
- 春游$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人醍醐灌顶!
- 林黛玉!陈晓旭除了林黛玉,还有这个经典角色,让人叹惋!
- 林如海!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当初为什么不嫁到“四大家族”中这一原因羞于启齿
- 林黛玉!贾敏自己的嫁妆,就够林黛玉吃一辈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