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推崇的美国写作课的精华都在这里了

中国三个风格不同的大导演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 , 都非常欣赏一个女人 , 作家兼编剧严歌苓 。
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梅兰芳》是严歌苓和陈凯歌、陈国富联合编剧的 。 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 电影《归来》是根据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 。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
而严歌苓说她的写作思路真正打开 , 她的写作方法更适合市场需求 , 是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写作课上受到启发之后 。
严歌苓在《一席》演讲中说她在美国大学学习的职业化写作对她的写作生涯影响甚大 , 国外的大学对作家有专业的训练和教育课程 。 比如她的老师上课 , 老师会给一个名词 , 让学生接动词 。 还让同学打开脑袋里的眼睛 , 看那个物体 。 如果没有东西happen(发生) , 老师就说Let it happen(让它发生) 。 严歌苓对这种训练方法特别感兴趣 , 她的写作能力也因此获得了突破性发展 。
看了严歌苓关于她写作开悟的过程之后 , 我一直想知道美国的写作教学是什么样子的 。 直到今天 , 我拿到了《斯坦福大学写作课》这本书 , 我终于有机会不用留学 , 也能听到美国的写作专业课了 。
《斯坦福大学写作课》的作者华莱士·斯泰格那 , 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 , 小说家 , 他创作的小说《安息角》曾获普利策小说奖 , 小说《旁观鸟》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 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哈佛大学任教 , 后进入斯坦福大学 , 开创了斯坦福大学创意写作课程 , 培养了包括雷蒙德·卡佛、罗伯特·斯通、肯·克西等无数优秀作家 。
现在自媒体写作盛行 , 自媒体写作教学的市场需求广大 , 教授自媒体写作的书和网课种类繁多 , 但因为很强的商业盈利目的 , 这些课上多了 , 会产生一种盲目的自我膨胀 , 一种被吹起来的脱离实际的高期望值 。
对比于当下盛行的自媒体写作课 ,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客观公正 , 真实 。 它能拨开困扰很多写作者的被写作课吹嘘出来的迷雾 , 还给写作者以清楚的写作本相 。
20世纪40年代 , 华莱士·斯泰格那跟屈指可数的几个同道一起开创了创意写作课 , 并使其成为学院的一个主修专业 。 1945年 , 他在斯坦福大学创立了“斯坦福写作课程” , 到1971年他提前隐退之前 , 一直在指导该课程 。 自从华莱士·斯泰格那创立该课程以后 , 模仿性的类似课程如雨后春笋一般从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冒出来 。
在教授写作课程这个行业 , 华莱士·斯泰格那的这本《斯坦福大学写作课》可谓是开山之作 。
斯泰格那鼓励学生首先要努力写作 , 写作的重心要放在“写”上 。 他说:“才华像大马哈鱼卵一样俯拾皆是 , 出于同样的原因 , 能够存活下来而且发育成熟的则少之又少 。 ”所以 , 当作家理查德·艾图莱恩问他“想要创作出出类拔萃的小说 , 作家应该怎么做”的时候 , 斯泰格那回答道:“写几本好书 。 ”
才华是灵光闪现 , 但职业的写作不是靠灵机一动 , 而是对作家全面的理解力的考验 , 是作家自身的整体感觉和认知的反映 。
小说写作是为了反映和启示生活 , 因此 , 其材料必须来自生活 。 如果作者笔下的人物跟任何一个在世或过世的真实的人没有一点相似性 , 这个人物会非常没有说服力 。 作者能做的唯一一件事 , 是重组生活片段 , 省略某些人格 , 强调某些人格 , 把三两个人的特点赋予到一个虚构人物身上 , 成为一个艺术化的人 。
这些重新组合的方式、整个结构以及情节的轮廓都要有意义 。 特殊的细节会变得典型、有象征性 , 无限地适用于不同的人 , 不同的情境 。 因此 , 作者创作的不是一个单一的无生命的东西 , 它会扩张、伸展 , 潜入读者的脑海中 , 变成他思维的一部分 。 正是这种使意义普遍化的能力 , 给了作品启发人心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