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这“题跋”碑石在“文革”动乱中毁坏无存,而三块《谦卦碑》至今犹存 。唐上元二年(761),晚年的李白穷困潦倒,从金陵(今南京)来到当涂,投奔其叔李阳冰 。
起初,李阳冰不知道李白的窘境和来意,当李阳冰送李白上船告别时,见到李白的《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后,才又把他挽留下来 。诗中首先对李阳冰的才华进行了赞扬,说:“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 。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鲁连擅谈笑,季布折公卿 。”
他认为李阳冰为人耿介,才高出众,从小就受到家乡贤士的器重和赏识,许多贤达名士都愿意与他交往,说他既不依附权贵,又具有英豪之气 。接着他又在诗中对李阳冰在当涂的政绩进行了颂扬与评价 。
说“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
雅颂播吴越,还如太阶平 。”他认为李阳冰在安史之乱后来到当涂,临危受命,治理有方,惠泽遍施,政绩卓著 。
最后才在诗中陈述了自已无所依归的困难处境,说:“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从诗里看出李白分明是在冬天由金陵来当涂访问阳冰的,因为在金陵靠朋友的周济已不能维持生活,所以才来当涂求靠 。
而李阳冰则气度轩朗,竭力相助,待友以仁,使李白晚年终于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和归宿之地 。李白寓居当涂后,与李阳冰在县署和山间时相过从,屡有聚会 。
他看到当时的李阳冰,是“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
吐辞又炳焕,五色落华星 。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
说阳冰不仅书法有独到之处,而且所写的诗文也十分艳丽华美 。为了表 。
3. 写小篆千字文的李阳冰其人简历 李阳冰,字少温,祖籍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后迁居云阳(今陕西泾阳),遂称京兆人 。李阳冰约生于开元九、十年(721—722年)间,卒于贞元初年(785—787年) 。
李阳冰是古文运动倡导者萧颖士的弟子,早年即以词学登科,文章简洁雅健,允为“一代大作手 。”他弱冠任上元县尉,乾元二年(759年)改任缙云令,是年八月,缙云县境大旱,李阳冰率众祈雨于城隍庙,“冰躬祷于神,于神约曰‘五日不雨将焚其庙’,及期,大雨合境告足,具官与耆耋群吏乃自西谷迁庙于山巅,以答神休”;上元二年(761年),李阳冰再迁当涂令,宝应元年(762年)秋冬之际,李白流放夜郎遇赦,返浔阳,来依族叔李阳冰,十一月卒,临终将诗稿托付于李阳冰,请为编次 。此后亦有“大历初,霸上人耕地得石函,中有绢素古文科斗《孝经》,凡二十三章 。初传李白,李白授阳冰,尽通其法 。”然大历初(766—768年)李白已驾鹤西游五年矣,此当为后人演绎的传说 。宝应二年(763年),李阳冰挂冠归隐缙云吏隐山,凡十余年,其间精研篆籀,书艺大进 。约大历七、八年(722、773年)间,李阳冰抵召出山,任京兆府法曹 。大历十二年(777年),苏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李涵访李阳冰,请题简牍,遂作《上李大夫论古篆书》,阐述其于篆籀之理解,并发下篆六经、立《大唐石经》的宏愿 。建中元年(780年),李阳冰与颜真卿等交游颇繁,颜氏碑版,多李阳冰篆额 。兴元元年(784年)前后,李阳冰任将作少监,后改任秘书少监并终于任上;故世人亦称之为“李少监”、“李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