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冰在唐代书名极盛,时人尝誉之为“笔虎”、“苍颉后身”,称其为“李斯之后,一人而已 。”然新旧《唐书》却均无其传,其生平事迹最早见于唐窦臯、窦蒙的《述书赋》及注:
“通家世业,赵郡李君 。《峄山》并鹜,宣父同群 。洞于字学,古今通文 。家传孝义,气感见云 。注:李阳冰,赵郡人,父雍门,湖城令 。冰兄弟五人,旨负词学,工于小篆,初师李斯《峄山碑》,后见仲尼《吴季礼墓志》,便变化开阖,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 。文字之本,悉在心胸,识者谓之苍颉后身 。弟懈、懈子腾,冰子均,并词场高第 。幼子曰广,勤学孝义,以通家之故,皆同子弟也 。”
其后,关于李阳冰生平事迹的论述虽颇多,但多语焉不详,现在所能见到的重要资料有宋朱长文的《续书断》和《宣和书谱》等;较为详尽的研究当推朱关田先生的《李阳冰散考》和《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中李阳冰与篆书名家部分 。
元人吾丘衍曾提出李阳冰即李潮的观点,他在《学古编》中称:“阳冰名潮,杜甫甥也,后以字行,因以为名,而别字少温 。木玄虚《海赋》有云:‘其下阳冰不治,阴火潜然,则知与潮,又且有理’ 。”清人刘熙载在其《艺概》中亦支持此说,并从李阳冰兄弟的名、字及李阳冰和李潮作品传世的情况等方面提出支持意见 。他们这种观点虽得到一些人的认可,但大多数人是不认同这种提法的,清顾炎武即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反驳:“阳冰赵郡人,太白族叔,其字少温,见于《宣和书谱》,与其名相应 。若为潮,而以阳冰、少温为字,于义旨无取 。阳冰工篆书,潮工八分,观赵氏《金石录》载《城隍神祠记》、《忘归台铭》、《孔子庙记》、《先茔碑》、《三坟记》等为李阳冰篆书而《慧义寺弥勒像碑》、《彭元曜墓志》为李潮书,则非一人明矣 。” 朱关田先生为此还专门著《李阳冰、李潮小议》进行了详细论辨,重新确立李阳冰和李潮不是同一个人的事实 。
4. 唐代封洞篆体怎么写 唐代封洞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 。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 。
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又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复振 。
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唐朝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 。
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 。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政治制度 。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颜筋柳骨的颜真卿、柳公权,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 。
唐朝与当时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