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七夕,遇见瓷器里的爱情

爱情|七夕,遇见瓷器里的爱情
文章插图

爱情|七夕,遇见瓷器里的爱情
文章插图

爱情|七夕,遇见瓷器里的爱情
文章插图

爱情|七夕,遇见瓷器里的爱情
文章插图

爱情|七夕,遇见瓷器里的爱情
文章插图

爱情|七夕,遇见瓷器里的爱情
文章插图

“年年遥相念,七夕共长情。”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最唯美的节日。昔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爱化蝶,深情浪漫的爱情故事不仅传唱至今,古人还将这些画进瓷器里,以求美好的寓意。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青花,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属釉下彩,是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在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上,有关神话和神仙故事题材的纹饰非常普遍。
山东博物馆藏清光绪青花七夕卷筒,描绘的便是牛郎织女在天河上即将相会的情景。描绘的人物清丽洒脱,典雅高贵,主题鲜明,艺术性较高。仔细欣赏,青花七夕卷筒的图案中祥云缭绕、喜鹊飞舞,鹊桥很快就会搭成。一年未见,牛郎拱手准备,对即将到来的见面迫不及待;织女衣袂飘飘,含情脉脉望着日夜思念的牛郎……真可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鹊跃枝头,喜上“梅”梢——
在我国民间,喜鹊一直是“喜庆、吉祥、幸福、好运”的象征。《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绘有喜鹊跃枝的瓷器名为清雍正青花粉彩花鸟扁瓶,高28.9厘米、口径3.3厘米、底长径10.6厘米,小口细颈,腹部扁圆,椭圆形足,颈部两侧有双耳。它的胎骨十分轻薄,瓷器的内外施釉,颜色如白脂。通体都是采用粉彩进行绘制纹饰,采用工笔画的技巧进行绘画,折枝的梅花、青翠的竹叶与栖于枝头的喜鹊相互呼应交融形成主题图案,辅助如意、卷草等纹进行装饰。这只青花粉彩花鸟扁瓶巧妙地为爱的使者——喜鹊,勾勒出一帧绝美的特写。折枝梅花、青翠竹叶,衬托着栖于枝头的喜鹊,构成了“喜上‘梅’梢”的吉祥意象。
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
相比牛郎织女等待一年一度的鹊桥相见,人们更羡慕鸳鸯这种“朝夕相处”的爱情模式。西晋崔豹在《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这可谓忠贞爱情的典范了。
明朝弘治年间的五彩鸳鸯莲花盘,高3.6厘米、口径14.7厘米、足径8厘米,敞口圆圆,盘腹浅浅,矮圈足。白釉已经微微泛黄,盘的主体以红、绿、黄等色彩绘制了莲花、鸳鸯等精美纹饰。鸳鸯莲花盘的底足内有红双方格,楷书“福”字款。以红黄绿三色绘成的五彩鸳鸯莲花盘,圆润的盘面纹饰鲜艳,显得喜庆美满。鸳鸯游戏于莲塘间,回首相望,深情满满、无限怜惜。
止则相耦,飞则成双。其实自古以来鸳鸯就被当作有情人甜蜜爱情的象征。因为鸳鸯的出现总是成双成对的,它们比肩同游,比翼双飞,连睡觉也互相拥抱在一起、同枕共眠。
清道光斗彩鸳鸯卧莲碗描绘的同样是一幅“鸳鸯戏莲”的画面。它高7.2厘米、口径16.4厘米、底径9厘米,口微侈、深弧壁,无足墙,是一只墩式碗。内口沿是一周的梵文,外口沿是一周十分精致的云龙赶珠纹。碗的内底和外壁由色彩斑斓的荷塘莲花叶纹装饰,有两只鸳鸯游戏其间。底青花六字三竖行“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它以“鸳鸯”比喻相爱的伴侣,“戏莲”又与“喜连”谐音,有喜结连理之意,暗藏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