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书协对书法的“十六字”方针,包含了哪些有用信息?

书法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直到当代才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如今写字的人很多,书法又和写字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书法在当代,并不是写字那么简单,而是变成了一门书写的艺术。中国书法家协会曾对当代书法的定义为十六字方针,即: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这十六个字,就对当代书法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明确的定义。

书法|中书协对书法的“十六字”方针,包含了哪些有用信息?
文章插图

当代一些书法名家也曾在多个场合提出了书法艺术性的概念,这些提法当中,并没有说要求人们在写字时要“遵法守法”,而更多地是要求以艺术性为前提创作书法作品。书法泰斗沈鹏曾说:“书法到了一定程度,想怎么写就去怎么写。”前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洪彪也提出书法艺术性的要求,即要用笔法、墨法、形式等创作具有艺术性的作品。还有更多的书法名家认为,艺术性的要求要建立在中国哲学、文化等形式感之上。
这十六字的方针,也是各类征稿启事当中的根本要求,凡是参加全国书法大赛的作者,在创作作品时,要贯彻这一方针,并且作品在评审时,也是对评委的要求。那么,这十六字究竟说明了什么意思?下面对此进行一些分析,也是对书法艺术性的一些基本阐述。

书法|中书协对书法的“十六字”方针,包含了哪些有用信息?
文章插图

【 书法|中书协对书法的“十六字”方针,包含了哪些有用信息?】根植传统
当代书法艺术性不是孤立而来的,它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古人所创立的书法,是由很多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书法的艺术性的基础也是建立在习古学古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根植传统”来说,就是要求不论你是写字还是搞艺术,都要从古人那里学到真正的本领,没有这个基础,所谓书法艺术,就是无本之木。

书法|中书协对书法的“十六字”方针,包含了哪些有用信息?
文章插图

从古人那里学什么?这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把书法概括为两个层面,即“技”和“艺”,技,是指技法层面 ,其中包括用笔的方法、墨法、章法,是一切书写所要具备的能力,汉字是用毛笔来书写的,而毛笔自有它的书写特征,这是与硬笔书写所完全不同的,因此,古人在逐渐的书写中,创立了各种各样的笔法,如“屋露痕”、“锥画沙”等等,有了这些基础,才能谈到“艺”。“艺”是指精神层面的,是书法的气质。
鼓励创新
当代书法艺术性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去学习古人,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古人书法的基础上,还要自成一家。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过,学习书法最终要“自成一体”。书法家米芾也说“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它的意思是说,学了古人,就不能完全是古人,如果与古人写的一样,那就是“奴书”。因此,对于学书者来说,自成一体才是学习的根本。
“鼓励创新”说的就是要求人们在学习书法中,还要有创新的思想。书法是一代代的探索而来,篆书在发展和实用中,由于它的书写速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时人们实用的需要,最后逐渐演变成了隶书、简书等,其它书体也是一样,直到今天,才有了五体书法的多种写法。如今,中书协要求“鼓励创新”,虽然我们不能在书体上有多大的创新,但书法的形式感去取得了很多的繁荣。

书法|中书协对书法的“十六字”方针,包含了哪些有用信息?
文章插图

艺文兼备
这里说的“艺”,主要指的是书法作品,“文”主要是指创作者对文化知识的修养。与苏东坡所说的“艺”可以说是如出一辙,都是指书写之后所散发出来的艺术境界的问题。具体到书法作品,尤其是对一些参赛作者来说,往年有些作者都是照抄古人的诗联,但对文化知识并不注重去学习和修养,有些有错字、别字,而“艺文兼备”则要求创作者不仅要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所以也就有了“自作诗文”的加分项,如果是有水平的自作诗文的书法作品,评委在评审时,则会给予相应的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