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鹿柴怎么写( 二 )


王维这首诗前两句写的环境 , 与《三峡》写的环境类似:都是空旷的山谷 , 都有回声 。区别只在于 , 郦道元写的是猿猴啼叫的回声 , 而王维写的是“人语”的回声罢了 。
没有“人” , 就不可能有“语”;没有“空山” , 就不可能有“响” 。诗中的“人” , 可以是一个人 , 也可以是几个人;可以是王维的友人 , 也可以是山中其他的人 。不管是谁 , 他们都与“空山”汇成了一支乐曲 。
它既是人的音乐创造 , 又是美妙的天籁!它是大自然与诗人相融的杰作 , 它是天人合一的交响乐曲 。
诗的后两句是:“返景入深林 , 复照青苔上 。”景 , 是阳光 , 这是夕阳的光辉返照在深山中的密林里 , 与林中的青苔相会了 。夕阳的光辉是红色的 , 而青苔是绿色的 。红绿相间 , 红绿相融 , 一个招人遐想的境界 。
这首诗献给读者的 , 不是一般的只是描绘自然风景的图画 , 而是一幅物中有人、人中有物的物我一体的奇妙画图 。《鹿柴》是以动写静 , 意在展现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 , 表现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鹿柴
4. 古诗 鹿柴 作品原文
鹿柴 《鹿柴》诗意画作者在山中的景象
(1)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 。(2) 返景入深林 , (3) 复照(4)青苔上 。[1][2]
作品注释
(1)鹿柴(zhài):养鹿的地方 , “柴”同“寨” 。(2)但:只 。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3] (4) 照:照耀(着) 。
作品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 ,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 ,  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3]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 。鹿柴 , 是辋川的地名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 , 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 , 但在不同的诗里 , 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 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 , 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 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 , 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 , 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 , 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 , 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 , 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 , 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 , 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 , 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 , 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 , 唧唧虫鸣 , 瑟瑟风声 , 潺潺水响 , 相互交织 , 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 , 这一切都沓无声息 , 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 , 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这“人语响” , 似乎是破“寂”的 , 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 , 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 , 愈见空山之寂 。人语响过 , 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 , 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 , 由声而色 , 深林 , 本来就幽暗 , 林间树下的青苔 , 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寂静与幽暗 , 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 , 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 , 却常属于一类 , 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 。按照常情 , 写深林的幽暗 , 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 , 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 , 照映的青苔上 。读者猛然一看 , 会觉得这一抹斜晖 , 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 , 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 , 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 。但细加体味 , 就会感到 , 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 , 都恰与此相反 。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 , 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 , 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 , 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 , 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特别是这“返景” , 不仅微弱 , 而且短暂 , 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 , 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 。如果说 , 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 。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 , 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 , 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 , 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 。但静而近于空无 , 幽而略带冷寂 , 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 。同样写到“空山” , 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 , 《山居秋暝》色调明朗 , 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 , 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 , 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 , 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 , 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 , 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 。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 。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 , 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 , 有光的幽暗 , 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 , 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但是这种敏感 , 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