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李可染|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本文图片

李可染黄山胜景
什么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 我们一辈子都在追求 , 那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中国古代的画论中把画分为神、逸、妙、能四品 , 古人认为神品和逸品才算是达到了最高境界 。 我们这里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矩” , 不是一般的规矩 , 而是指中国画的最高学理法度 , 甚至可说是中国画的“道” 。 如果一个画家的基本功非常扎实 , 对中国画理法的理解很深 , 文化积淀和审美力也很高 , 对人生、天地、宇宙的体悟很深 , 就能把从传统中学到的和从生活中感悟到的所有东西打通 , 在他的“心源”中化通一体 , 这就是真正的“第二度神化” 。 达到这个状态后 , 怎么画怎么是 , 画画对他来说不过是性情、功夫和修养的自然流露而已 , 如云布于天、水行于地 , 无为而无不为 , 无心而得真心 , 怎么画都不会违反中国画的规律 , 又能超越传统 。 这是真正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体现 , 是我们毕生追求的最终目标 , 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 这个目标不分年龄大小 , 谁跑到前面谁就是冠军 , 这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
李可染|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本文图片

李可染 桥亭听泉图
这要求我们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修养、圆通的能力 。 大思想家、大艺术家 , 才能称得上圆通 , 不管什么问题 , 都可以纳入他的思想和艺术的体系当中 , 能化掉它 , 这个本事就太大了 。 比如李可染 , 有人批评他的画是“黑板” , 又黑又板 , 但他内心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 他明白他在探索什么 。 他要把中国画的墨法和背光、逆光相结合 , 要在这个课题上拿出一个结果 , 达到一个高度 。 他要是和大家争辩的话 , 也说不清楚 , 他最后用自己的画来说话 。 他的思想是圆通的 , 他不是把西画中的逆光、背光和中国画的黑白关系拼在一起 , 不是这样做的 , 如果是这样的话 , 肯定成了不三不四的东西 。 他的圆通使他达到了创作的最高境界了 。 再说一下黄宾虹 , 晚年黄宾虹的艺术达到了自由之境 , 即使眼睛已看不见了 , 一笔下去 , 无论大点、小点、方点、圆点都很好 , 绝对和别人不一样 , 功夫就练到这个程度了 。 对于艺术规律的认识也很到家了 。 他反对“作家气” , 却又从作家来 。 对一般画家来说 , 能成为作家就不容易了 , 还有什么资本反对 。 很多人练了多少年 , 下了多少功夫才当上画家了 。 画家里的“作家”就是以技术见长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画家 。 但是黄宾虹反对“作家气” , 要求画家把笔法、笔意以及一些绘画方法和技法全部忘干净 。 一个画家一生中所做的训练、学习、思考、研究、感悟都是为了掌握艺术规律 , 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过程 。 可是黄宾虹认为最后要把穷其一生掌握的艺术法则和规律忘掉 , 进入“无法之法”的最高境界 。
当然 , 大家不要误解 , 这里说的忘掉不是真的忘掉 , 而是说不要让这些东西变成你艺术创作的累赘和束缚 , 成为“法障” 。 打个比方 , 我们培养小孩 , 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 , 要让他逐步了解社会、认识人生 , 好事坏事 , 好人坏人都要让他知道 , 正确的和不正确的都要让他学会判断 。 可是他长大以后 , 要让他尽量只做好事 , 而且最好不为名、不为利 , 甚至做了好事也要不放在心上 , 这就达到了“空”境和自由之境 , 我小时候常听母亲语“人行好事莫问前程” , 就是这个意思 。 这样作人才是高境界的 。 黄宾虹反对作家气的意义就是这个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