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摆地摊走向互联网,曲阜这个社区刻印章年产值破亿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褚思雨 易雪 通讯员 陈曙光 孔大儒
一枚小小印章,在曲阜林前社区却做出了大名堂。社区居民自上世纪80年代便兴起了刻章,随着游客消费习惯的改变和网上购物的兴起,社区搭上了互联网“快车”,近500家印章网店在电商经营,年销售额突破了亿元大关,还带动了周边800余名居民就业。
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社区巧借当地文化资源,形成以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为特色的“文化+互联网”产业群,不仅让山东曲阜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印石批发集散地,还推广了中华篆刻艺术。
文章插图
日产印章万余枚
年产值突破两亿元
曲阜林前社区距孔府、孔庙不远,紧邻孔家家族墓地孔林。和其他淘宝村明显不同,因受儒学浸染,这个手工艺专业村充满文化气息。这里的村民们普遍是从事木雕、篆刻、汉服等传统手艺的民间艺人,尤以篆刻技艺最为出众,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篆刻印章。而孔府印阁则是当地印章最大的生产基地。
37岁的篆刻师孔令佳是孔子第76代后裔,也是一名“淘宝村民”。从19岁入行,孔令佳见证了林前社区印章篆刻产业的两次兴起。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起,林前村的篆刻师傅们纷纷把地摊摆在景区里,生意红火;一次是互联网销售时代的来临,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机。
文章插图
“欢迎各位新朋友老朋友来到我们的直播间,请大家点点关注,加加粉丝团,传统手艺不失传……”在孔府印阁篆刻电商基地直播间,孔令佳一手用刻刀在尼山石上刻画,另一只手的拇指迅速拂去刻掉的石粉,动作如行云流水。同时,他还不忘与直播间的观众们互动。
文章插图
在消费习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变之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通过直播来促进销售,孔令佳是其中之一。在从早到晚的繁忙中,一天十多万元收入从四面八方流入直播间。
孔府印阁是当地规模最大、成立最早的网络电商。“目前我们每天生产的印章数量在1.2万—1.5万枚之间,并且全年订单不停。”孔府印阁总经理刘鹏告诉采访人员,印阁能够做大,得益于搭上了互联网快车。自2007年孔府印阁在电商平台开辟线上销售渠道后,业务就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2014年,孔府印阁的印章销售额1000万,接下来的三年里,销量持续翻番。2019年,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每天至少有1万3千枚印章从这里走出。
从“零小散”到“产业化”,从“线下”到“线上”,社区发展思路的转变,带来的不仅是古老手艺的重焕光彩,更成就了林前社区居民的致富梦。正是因为其在“传统文化+互联网“方面的积极探索,鲁城街道林前社区在孔府印阁的支撑下,先后两次获选“全国淘宝村”。
由摆地摊转型互联网
全国市场份额占比三成
林前村刻章,56岁的张杰可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83年,他在孔林景区摆起了第一个印章摊子。在张杰的带动下,林前社区兴起一股学习刻章的风潮,不断有村民做起刻章生意。截至2000年,村里从事印章篆刻这个行业的,有差不多200多户。“那时,全村有近半的人靠刻印章富了起来。”曲阜市鲁城街道林前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田宝兵回忆说。
但随着游客购买意识的变化,加之当地政府规范景区秩序,要求所有文化商品销售摊点撤出景区,2007年林前社区的印章产业不再如往日般红火,经营商户锐减至仅有50余家。“一个个都是几十年磨出来的好把式,可刻成印章也就十几块钱一块,还有买一赠一,买二赠三的。”提起过去廉价的篆刻手艺,在孔林林道路经营印章门店的商户张保丽显得很无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曲阜市|想发“文物财”,盗墓贼一伸手便被捉
- |1月12号到1月31号,生肖鼠披荆斩棘不负众望,机会提携走向成功
- 周武王&老子 智者善听走向成功, 愚者善说自取灭亡
- 腊八节&山东曲阜孔府腊八节延续布粥传统
- 传统节日#孔子故乡山东曲阜举行布粥活动 延续千年腊八传统
- 少年儿童#从书走向短视频!陪伴一代代人长大的《十万个为什么》上新了
- 绘画&让绘画艺术回到秩序中去:20世纪油画先锋派如何走向古典主义
- 同济大学&申城大学有了更多空间自由交流激荡思想!图书馆从无声走向“有声”,庭院书店处处可驻足、交流......
- 裴如海&盘点水浒传中四大奸夫,三人下场很惨,一人却走向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