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安|半月谈丨从“成功学”到“普通学” 跳出“体面陷阱”,是时候了!

从“成功学”到“普通学” 跳出“体面陷阱” , 是时候了!
半月谈采访人员 陈青冰
“既然有成功学 , 为什么不能有普通学?”如今 , 当“成功学”的浪潮仍然在“内卷”“996”等场景中翻涌时 , “普通学”犹如一剂良药 , 抚慰了众多处于某种价值困境中的年轻人 。 “普通学”看似与“成功学”相对 , 但是它的内核仍是认真努力 , 强调在接纳自己的前提下 , 不在乎他人目光 , 不盲目追名逐利 , 将积极的心态运用到更为多元、广泛的生活场景 。
梁永安|半月谈丨从“成功学”到“普通学” 跳出“体面陷阱”,是时候了!
文章图片

“成功学”背后的“体面陷阱”
沪漂小亚 , 最近特意把家搬到了愚园路 。 当周末全国各地的人前来这条网红路上打卡时 , 他享受着作为“本地人”住在愚园路的“优越感” 。 小亚没有选择回家工作 , 就是因为小城市永远无法给他提供“住在愚园路”的标签 。
“如果没有体面的支撑 , 那么‘漂’就毫无意义 。 我知道这很虚无 , 但这也是我沪漂的支点 。 ”小亚说 , 有一天体验够了他自然会离开 , 上海的房价太高 , 他也无法真正留下来 。
与小亚有着相同心态的人不在少数 。
成功考入北京一所985高校的小新 , 在大学里憧憬自己能在北京扎根 , 过上“主流上进、符合别人期待”的生活 。 为此 , 大学期间她辗转去各大公司实习 。 从采访人员到编导 , 她尽力尝试着每个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 但离这种生活越近 , 她就越焦虑 。 拥挤的地铁、毫无规律的作息、落不了的户口、重复的加班……这些都成了小新对北京的痛苦记忆 。
如今回忆起实习生活 , 她还是会感到一种无力:“当我每天上班挤地铁 , 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 , 我都会有流泪的冲动 。 ”
小亚和小新知道 , 自己正处于某个“体面的陷阱”中 , 它既让人痛苦 , 又给人无限的吸引力 。 “如果有机会留在大城市 , 又有多少人会拒绝呢?”小新后来没在北京找到合适的工作 , 回到广东某县城做了公务员 。 现在她仍把离开的原因归结于自己“不优秀” 。
“普通学”里的积极自省
如果说追求成功是许多人眼中完满人生所必达的方向 , 那么追求普通更像是一场自救 , 即:自己想通 , 与自己和解 。 如今 ,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别人眼里的成功并不见得适合自己 , 于是停止跟风与比较 , 开始跳出“陷阱” , 过好自己的人生 。
虽然小新觉得自己“不优秀” , 但她回到县城后 , 并没有消极倦怠 。 她接受了自己的普通 , 表示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 “人生过得有没有价值 , 不能仅靠在哪里工作来简单判定” 。 当她想通这一点时 , 她发现周围有很多和她一样的人 。 他们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 并将这种价值观称为“普通学” , 鼓励大家“放下 , 接纳 , 自信 , 不要停止努力”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吕厚超说 , 走出“体面陷阱”、追求“普通学” , 其实是从学校导向到社会导向的一个过程 。 大家看到了学历之外的现实因素 , 继而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 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
今年马上读完医学博士的小鸣 , 对此也深有体会 。 她和父母以前觉得小县城出身的她能够读到博士 , 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 。 但今年找工作期间 , 她发现这个时代出国读博的人一抓一大把 , 国内博士更是不缺 。 相比之下 , 自己并不突出 。
【梁永安|半月谈丨从“成功学”到“普通学” 跳出“体面陷阱”,是时候了!】“考虑到大城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 , 即使我能够过五关斩六将 , 我的生活也不会幸福 。 ”小鸣说 , 目前她正在积极调节心态 , 日后可能会选择回家乡县城工作 , “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 , 优秀的定义很多 , 而不是一定要靠留在大城市来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