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对句相救”中的“出句六拗,下句五救”?( 二 )


所以“向晚意不适”的对句是“驱车登古原” , 平仄连起来就是:“仄仄仄仄仄 , 平平平仄平” , 这是对“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格式出律的拗救 。 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对句是“双鬓向人无再青” , 平仄为“仄平仄仄仄仄仄 , 平仄仄平平仄平” , 这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式的对句拗救 。
综上所述 , 这个所谓的“出句6拗 , 对句5救”是早已成熟的拗律体中的对句拗救格式 , 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平仄搭配方式 , 虽然被视为“拗律体” , 但总的来说 , 是合律的 , 使用这种平仄格式的作品 , 我们也视之为格律诗 。
但不论是对句拗救 , 还是混合拗救 , 甚至句内自救 , 都不提倡朋友们在创作诗歌时使用 。
|如何看待“对句相救”中的“出句六拗,下句五救”?
本文图片

在“一三五不论 , 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下 , 只要二四六关键位置平仄是交替的 , 没有出现诗病 , 就不需要拗救 。 而出现了关键位置失替的情况即便在古代也不多见 , 在今天我们创作近体诗的时候基本上完全可以杜绝 。
我们学习拗救 , 主要还是为了欣赏唐宋古诗 , 特别是杜甫、黄庭坚等人的拗律体 。
今人创作格律诗 , 规则完全成熟 , 知识足够丰富 , 完全没必要故意去拗救显示水平 , 除非诗意到了那个位置 , 用字实在不能更换(比如专有名词 , 典故之类的) , 用也无妨 。 但是即便喜欢 , 也不建议多用 。
因为这种所谓拗律体 , 是常规之外的异数 , 就算才高如杜甫、黄庭坚 , 最终也没有把这条路走出来 。
所以你要问怎么看待这种拗救 , 那就是存在是合理的 , 但是也没有必要去迁就 。 写诗写到这个位置 , 如果合律就好 , 不合律也随便 , 实在是出现了不合律 , 通过拗救回来了 , 也算你有本事——但是这种本事 , 还是不如一开始就清朗通顺、抑扬顿挫 , 对不对?
说到底 , 这只是一种出律补救方式 。 在格律已经不重要的今天 , 出律即古风 , 只要不影响诵读 , 救不救无所谓的 。
对拗救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赏析古诗词 , 而不是为了创作 。
就好像学习格律 , 更多的作用也是为了赏析古诗词 , 掌握古人规则下的陈情之妙 , 而不是去死守古人规则之严 。
【|如何看待“对句相救”中的“出句六拗,下句五救”?】|如何看待“对句相救”中的“出句六拗,下句五救”?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