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里的茶趣,让白居易也念念不忘

|杭州这里的茶趣,让白居易也念念不忘
本文图片

【|杭州这里的茶趣,让白居易也念念不忘】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的仲春时节 , 杭州西湖已经春暖花开 , 到处可见喜乐的游人 。 白居易这天也非常高兴 , 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设家宴呼朋唤友了 。
从长庆二年(822)十月白居易赴任杭州刺史 , 到现在前后差不多3年了 。 作为一州之长 , 他请客吃饭无数次 , 但今天他对于这次家宴表现出的那种毫不掩饰地期盼和喜悦 , 还是第一次 。
|杭州这里的茶趣,让白居易也念念不忘
本文图片

白居易像
为了今天这个特别的“饭局” , 他昨晚就推敲写好了一首诗 , 端正抄写了放进一个硕大的信封 , 今天一早让几名仆从骑了马 , 还另外牵了两匹 , 赶到灵隐山韬光寺 , 将信递送给韬光禅师 。
一个上午 , 白居易都在官衙后院自己的住处 , 督率几名大厨精心烹制菜肴 。 韬光禅师可谓白居易在杭州的挚友 , 但为了让大和尚吃好这顿斋饭 , 除了荤腥食材绝对不能进门之外 , 一切锅碗瓢盆都是用热水洗了又洗 , 以确保绝对的清素 。 这些细节也是白居易叮嘱和检查的重点 。
时近中午 , 前往邀请韬光禅师赴宴的几名仆从回来了 , 却报来意外情况 , 没有把这位尊贵的客人请到 。
仆从把上午进山邀客的情况简要作了汇报 , 白居易听了简直不敢相信 。
原来 , 杭州城市立足的这片土地 , 原是海潮退落后留下的斥卤之地 , 盖个房子修条路还勉强可以 , 打井吃水就出问题了 。 在这片土地尚未得以充分淡化之前 , 地下井水苦咸不堪 , 不要说人畜无法汲来饮用 , 便是种庄稼也不行 。 这样 , 稍稍远离西湖一点 , 生活和生产用水就无法解决 。 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唐之前杭州城市总是“长不大”的原因 。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 , 杭州刺史李泌在西湖东边开凿相国井、西井、方井、金牛井、白龟井和小方井等六井 , 以此引西湖淡水东入城区 , 在解决杭州居民饮水难题的同时 , 也加快淡化这片盐碱地 。
四十多年以后 , 白居易来杭州时 , 六井已有不同程度的淤塞 , 西湖变得越来越浅 , 杭城饮用水的质量仍无根本改善 , 任你厨艺再高 , 食材再好 , 美味佳肴都与杭州人无关 。 白居易下决心疏井浚湖 , 筑堤捍湖 , 捐出俸禄设立浚湖基金 , 积数年之功 , 终使杭城百姓喝上了清甜之水 , 从此杭城稻香、花香、酒香、菜香、饭香、茶更香 , 生活有了品质可论 , 他自己也终于可以把嘉宾请到家中 , 品茶论道 , 把酒言欢了 。 所以 , 他今天邀请韬光禅师来家相聚 , 高兴啊!
他想起昨晚自己还以诗作柬 , 写下了一封题为《招韬光斋》的“诗柬”:
白屋炊香饭 , 荤膻不入家 。
滤泉澄葛粉 , 洗手摘藤花 。
青芥除黄叶 , 红姜带紫芽 。
命师相伴食 , 斋罢一瓯茶 。
白居易不用印制精美的洒金大红请柬 , 而是用素纸亲笔的“诗柬” 。 这种以诗代柬既是对于挚友的一种特别相待 , 也是那时文人常有的一种雅事 , 后来还一直流传到民国早期 。
这封“诗柬”以五言律诗写就 , 诗意明白晓畅 。 “荤膻不入家” , 紧扣“斋”字 。 颔联和颈联的葛根、藤花、青芥、红姜点明都是山野果蔬 。 尾联点明:设这个“饭局” , 不是为别的 , 而是“斋罢一瓯茶” 。
这结句的“一瓯茶”颇值得思量 , 一是从中可以看出唐代杭州已经饮茶成风 , 饭后一杯茶是省不了的 。 喝茶之余 , 就是吟诗论道 。 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文人风尚 。 当然 , 白居易在诗中“命师”云云 , 也是和他开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