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博物馆文创又出新:从开盲盒“挖文物”到“我在家里修文物”

伴随着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的揭晓 , 人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射到考古发掘上 。 而作为普及考古文博知识、吸引更多人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博物馆 , 也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 , 点燃人们对考古发掘的热情 。
继“考古盲盒”之后 , “修复盲盒”又成功掀起网络热潮:在哔哩哔哩(B站)网站 , Up主纷纷发布视频 , 分享自己亲手挖掘的“文物碎片”并将碎陶片拼成仕女俑 , 甚至亲手将小铜镜打磨得光可鉴人的过程 , 让观看者连发弹幕 , 大呼过瘾 。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认为 , 他们推出的这个系列可以算是文创产品的“3.0”版本 。 “1.0的文创主要是各种文物主题的纪念品 , 书签啊冰箱贴啊这些;2.0的文创渐渐拓展到美食和视听类型 , 比如造型雪糕这些;3.0的文创产品则更注重互动性与交互性 , 就像现在也很火的‘剧本杀’一样 , 融入体验和游戏的元素 , 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 。 ”
考古|博物馆文创又出新:从开盲盒“挖文物”到“我在家里修文物”
本文图片

唐代红陶女俑(河南博物院藏)
民间的高手:
妙手生花的“修复大师”们
有关考古盲盒的话题 , 最初是在去年12月初热起来的 。 先是有人在网上直播考古盲盒的开盒全过程 , 先后“发掘”出了青铜虎符和兔首印章等 , 引起了网友的围观和“种草” 。 率先推出该盲盒文创产品的河南博物院借此热度 , 在其官微和网友们互动抽奖 , 短短几个小时便吸粉一万多人 , 其淘宝网店也迅速迎来一波“断货潮” 。 受此创意启发 , 国内多家博物馆也纷纷推出了以自家馆藏宝物为原型的考古盲盒 。
2016年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曾风靡一时 , 到今年夏天 ,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文创再度悄然出新 , 以接近考古现场真实情况的“碎片文物”形态 , 鼓励人们自己动手“在家里修文物” 。
“前几天朋友给我送了这个河南博物院的文物修复盲盒 ,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考古文创 , 你会从一块土里挖出一些‘文物’碎片 , 然后把它修复起来——我决定在这个基础上搞点儿不一样的事……”B站Up主“小鱼杀手uu”是这样在她的视频里开头的 , 随即 , 她挖开了一个包裹着唐代仕女俑陶瓷模型的土块 。
考古|博物馆文创又出新:从开盲盒“挖文物”到“我在家里修文物”
本文图片

“发掘”
考古|博物馆文创又出新:从开盲盒“挖文物”到“我在家里修文物”
本文图片

“修复”
将碎片从泥里一一掏出并清洗完毕后 , 该Up主按照说明书的指点 , 将附赠的修复工具石膏粉、白乳胶和金粉混合 , 调出了一摊“金泥” , 还自己另外加入了一点夜光涂料 , 并特意用镊子掰掉了陶片的一角 , 在仕女俑的胸口位置留出一个小洞 。
随即 , 她将仕女俑细心粘好 , 按修复步骤用胶条捆好固定 , 等待干燥 。 等待的过程中 , “小鱼杀手uu”继续发挥创意 , 用之前包裹陶片的泥土塑了一个底座 , 粘上细碎的干花 , 然后用软陶泥另外捏了一个迷你仕女 , 将其粘在之前特意留出的小洞里 , 制造出一幅“仕女俑上的仕女赏花”立体图 , 令观看者称赞不已 。
考古|博物馆文创又出新:从开盲盒“挖文物”到“我在家里修文物”
本文图片

再创作
考古|博物馆文创又出新:从开盲盒“挖文物”到“我在家里修文物”
本文图片

创意修复成品(以上图据“小鱼杀手uu”视频截图)
另一位Up主“梅男”则一板一眼地完成了两只彩陶钵的修复 , 他一边操作一边不忘给大家科普文物修复知识:“根据陶器修复的最小干预原则以及信息最大化保留原则 , 我们要在不破坏其完整性的基础上 , 最小程度地使用修复膏……”完成修复后 , 他还不忘填写档案袋 , 做得十分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