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中评》一书中《主旋律----读高尔基一段话的中心作为感发点的 。
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第三,述读与发感 。
述读,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也有开头交代一下所读作品写作背景的 。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 。
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 。《中评》一书所选的四篇读(观)后感,在这点上处理的很好 。
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在这一点处理的很好 。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一文,尽管文章的主体部分阐述的道理很深刻,但开头没有必要的述读,是一点缺陷 。
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 。
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 。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 。
例《中评》一书中《读〈高尚的白杨树〉有感》一文,作者联想到校园学习有竞争、民族国家之间有竞争等 。充实了文章的主体内容,扩大了文章的含量,使所“感”深刻而有说服力 。
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从现实中联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应自然融和 。第四、读后感的结尾,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 。
“文无定则” 。内容决定形式 。
根据不同类型的读后感可采用不同的结尾形式 。第五、写读后感常见的毛病 。
1、述读原文多,“无感或感少”,喧宾夺主 。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主体部分完全是复述原文的情节,或加进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述 。
这些都违反读后的最基本要求 。2、平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 。
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 。也是有些同学最易犯的一个毛病。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