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难点:本课时重点为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雨的成因 。难点为指导学生设计出雨的形成的实验 。
教学准备: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自己设计的模拟下雨装置、冰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播放西游记中求雨的视频片段 。
谈话:1、他们在干什么?2、在现实生活中用拜神这样的办法能求来雨吗?为什么?3、那雨是怎样形成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雨的形成 。(板书:雨的形成)【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音像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
(二)假设成因,形成原型1.认识原型(什么是雨)提问:同学们都见过雨,雨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 。总结:雨是天上连续不断的掉下来的小水滴 。
2.猜想假设(雨的形成)提问:天上的小雨滴怎样形成的?可能是怎样来的?【设计意图:猜想是一种是由问题直接预测结果的思维方式,学生在猜想过程中可以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绝好机会 。】(三)分析比较,设计模型1.模型比较,设计要点谈话:雨到底是不是这样形成的,接下来我们就根据我们的猜想通过一个实验模拟下雨 。
同学们先看一看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凝结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雨吗?学生回答 。提问:模拟下雨的实验可能和凝结实验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会想到相同点是都要有水蒸气和冷的物体,不同点是凝结成的小水滴一个没有掉落下来,一个要让它们连续不断的掉落下来 。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个实验装置,使学生发现不同之处在于小水滴落下来才是雨,从而为学生设计下雨的条件做铺垫 。】谈话:如果想让水珠连续不断的落下来形成雨,我们可以怎么办?学生思考办法,回答问题【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雨的形成过程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水蒸气、遇冷 。】
师:在这个实验模型中,水滴多了一定会掉下来吗?怎样才能让水滴连续不断的掉下来呢?(引导学生设计底部带凸起的模型 。)2.设计模型,交流方案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呢?怎样制造很冷的环境,让凝结成的小水珠快点落下来,而且连续不断的落下来呢 。
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 。
学生可能会想到加热和使用冰块 。]教师肯定学生的聪明才智:同学们的想法很有创意 。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设计实验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教师用问题引导能帮助学生思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图片引领,形成模型谈话:老师也想了一种办法,你们觉得老师的办法能达到你们想要的效果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教师出示实验模型,并介绍各部分组成 。师:同学们课下可以试试自己的办法,接下来我们试试这个办法吧?(四)实验观察,形成知识1.掌握方法,实验观察谈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操作过程,教师播放动画,同时强调关键步骤 。
[学生观看课件 。]开始实验,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注意观察底部现象!学生进行实验 。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在实验中取得的进展,必要时给出指导意见 。实验完毕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情况及实验现象 。
2.交流汇报,归纳结论谈话: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汇报现象 。提问:根据以上现象,同学们说一说,水滴是如何形成并掉落下来的?[学生说出水蒸气遇冷凝结的过程,教师同时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汇报 。
3.小班数学下雨啦教案设计意图怎么写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