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是起源于文字创制之时,清代刘熙载所著的《说文双声》里的《叙》说道:“切音始于西域乎?非也 。始于魏孙炎乎?亦非也 。
然则于何而起?曰:起于始制文字者也 。许氏《说文》于字下系之以声,其有所受之矣 。
夫六书之中较难知者,莫如谐声 。迭韵、双声,皆谐声也 。
许氏论形声及于‘江’‘河’二字 。方许氏时,未有迭韵、双声之名,然‘河’‘可’为迭韵,‘江’‘工’为双声,是其实也 。
后世切音,下一字为韵,取迭韵;上一字为母,取双声,非此何以开之哉?” 反切法就是用两个字拼出一个音 。如“昌”字,音“尺良反”,就是说“尺”和“良”相拼,得出“昌”字的读音 。
到了唐代,把“反”字去掉,称为某某切,例如“昌,尺良切” 。由此可见,反切是一种拼音方法,但是它和现代的汉语拼音不一样 。
现代的汉语拼音是一种音素拼音,即每个音素用一个或两个字母表示,因此,用汉语拼音注音,既可以用一个字母,如“哦”,也可以用两个字母,如“四”,也可以用三个、四个字母来标注一个汉字的读音 。反切是根据声韵原则来进行拼音的,它其实是一种双拼法,总是用两个字来拼音的 。
反切中第一个字(上字)代表声母,第二个字(下字)表示韵母以及声调即使是“零声母”,也必须要有反切上字 。例如“安”就是“乌寒切” 。
同样的,即使既有韵头又有韵尾的韵母,也只能用一个反切下字 。比如“香”就是“许良切” 。
由此可见,反切比起上述两种注音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不可避免的,反切法也有它的局限性 。
首先,反切的上字既然代表声母,就应该只表示辅音,但是实际上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完整的音节,单纯表示辅音的汉字是不存在的 。反切的下字既然是表示韵母的,就应该只表示元音,但是同样的,以元音开头的汉字又是很少的,因此常常必须借用带有辅音的汉字来作为反切用的下字;其次,在音韵学中,反切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
比如,反切的上字不一定和它所切的字同“呼”(所谓的“呼”是音韵学中的一个概念,现代汉语中有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以及撮口呼,而中古时期则只有开口呼与合口呼两种) 。例如,“乌,哀都切”,其中“乌”是合口呼,“哀”是开口呼 。
在以后历代中,反切被不断改进,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广韵》和《集韵》 。虽然都是宋代的韵书,相差只有几十年,但是《集韵》的反切已经有了很多的改进 。
明代的吕坤所写的《交泰韵》,清代的潘耒所写的《类音》,设计出了新的反切方法 。但是无论怎么样,用汉字注音都会带有局限性 。
因此在明朝以后,中国开始出现了用字母注音的方法 。这是在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发明的 。
最早的是利玛窦根据拉丁文发明的二十六个声母和四十四个韵母的拼音方案,然后传教士金尼阁 。
3.“出”字行书的写法怎么写以上为行书的写法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折叠用笔特点黄东雷行书作品集黄东雷行书作品集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 。
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
- 傻瓜语文怎么写
- 乘客的拼音怎么写的
- 小工的英语怎么写
- 电梯公司申请书怎么写
- 字怎么写的柔和
- 小孩无监护证明怎么写
- 心如止水英文怎么写
- 张新喜的韩文怎么写
- 怎么用word写参考文献格式
- 行政处罚的陈述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