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修正模型怎么写

1.误差修正模型该怎么解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首先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以发现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并以这种关系构成误差修正项 。然后建立短期模型,将误差修正项看作一个解释变量,连同其它反映短期波动的解释变量一起,建立短期模型,即误差修正模型 。
对于非稳定时间序列,可通过差分的方法将其化为稳定序列,然后才可建立经典的回归分析模型 。如:建立人均消费水平(Y)与人均可支配收入(X)之间的回归模型:
Yt = α0 + α1Xt + μt
如果Y与X具有共同的向上或向下的变化趋势,进行差分,X,Y成为平稳序列,建立差分回归模型得:
ΔYt = α1ΔXt + vt
式中,vt = μt ? μt ? 1
然而,这种做法会引起两个问题: (1)如果X与Y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Yt = α0 + α1Xt + μt 且误差项μt不存在序列相关,则差分式 ΔYt = α1ΔXt + vt 中的vt是一个一阶移动平均时间序列,因而是序列相关的 。
扩展资料:
误差修正模型创建模型方法
(1)Engle-Granger两步法
由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的关系,可以得到误差修正模型建立的E-G两步法:
第一步,进行协整回归(OLS法),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估计协整向量(长期均衡关系参数);
第二步,若协整性存在,则以第一步求到的残差作为非均衡误差项加入到误差修正模型中,并用OLS法估计相应参数 。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变量间的协整检验时,如有必要可在协整回归式中加入趋势项,这时,对残差项的稳定性检验就无须再设趋势项 。另外,第二步中变量差分滞后项的多少,可以残差项序列是否存在自相关性来判断,如果存在自相关,则应加入变量差分的滞后项 。
(2)直接估计法
也可以采用打开误差修整模型中非均衡误差项括号的方法直接用OLS法估计模型 。但仍需事先对变量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如对双变量误差修正模型可打开非均衡误差项的括号直接估计下式:
这时短期弹性与长期弹性可一并获得 。需注意的是,用不同方法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也往往不一样 。
2.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模型来介绍它的结构 。
假设两变量X与Y的长期均衡关系为:
Yt = α0 + α1Xt + μt
由于现实经济中X与Y很少处在均衡点上,因此实际观测到的只是X与Y间的短期的或非均衡的关系,假设具有如下(1,1)阶分布滞后形式
该模型显示出第t期的Y值,不仅与X的变化有关,而且与t-1期X与Y的状态值有关 。
由于变量可能是非平稳的,因此不能直接运用OLS法 。
对上述分布滞后模型适当变形得: (**) ,式中,λ = 1 ? μ,,如果将(**)中的参数,与Yt = α0 + α1Xt + μt中的相应参数视为相等,则(**)式中括号内的项就是t-1期的非均衡误差项 。
(**)式表明:Y的变化决定于X的变化以及前一时期的非均衡程度 。同时,(**)式也弥补了简单差分模型ΔY1 = ΔXt + vt的不足,因为该式含有用X、Y水平值表示的前期非均衡程度 。因此,Y的值已对前期的非均衡程度作出了修正 。
(**) 称为一阶误差修正模型(first-orde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
(**)式可以写成: 其中:ecm表示误差修正项 。由分布滞后模型知:一般情况下|μ|<1 ,由关系式μ得0<;λ<1 。可以据此分析ecm的修正作用:
(1)若(t-1)时刻Y大于其长期均衡解α0 + α1X,ecm为正,则(-λecm)为负,使得ΔYt减少;
(2)若(t-1)时刻Y小于其长期均衡解α0 + α1X,ecm为负,则(-λecm)为正,使得ΔYt增大 。
(***)体现了长期非均衡误差对的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分析中,变量常以对数的形式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