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辩才天下无敌 一生一事无成

白马是一种马 , 一般人只能长两只耳朵 , 这是大家都认同的 。 但是 , 古代有一个人却偏偏主张 , 白马不是马 , 奴隶有三只耳朵 。 不仅如此 , 他还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 这个人就是公孙龙 。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人物 。 这一天 , 他骑着一匹白马出关 , 守关的小吏说:“最近国君有令 , 禁止任何人带着马出关 。 ”公孙龙下马说:“国君的命令 , 我自然遵从 , 肯定不敢带着马出去 。 但我现在骑的是白马 , 白马又不是马 , 为什么不让我出关呢?”小吏很疑惑:“白马怎么不是马?”公孙龙争辩说:“‘马’是对事物的‘形’方面的规定 , ‘白马’则是对马的‘色’方面的规定 , 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自然是不一样的 , ‘马’与‘白马’又怎么可能相同呢?何况 , 要买马的话 , 黑马、黄马都可以 , 但是要买白马的话 , 黑马和黄马就不行 。 如果‘马’与‘白马’是相等的 , 为什么黑马和黄马可以卖给买马的人却不能卖给买白马的人呢?”守关的小吏一时无法反驳 , 就让公孙龙出关了 。
公孙龙|辩才天下无敌 一生一事无成
本文图片

【公孙龙|辩才天下无敌 一生一事无成】这个故事改编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 《白马论》和《坚白论》一样 , 是战国时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提出的命题 。 当然 , 公孙龙对“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论证 , 要比故事中所写的复杂很多 , 后人对《白马论》的解读也各不相同 , 有人支持也有人质疑 , 至今仍有讨论 。
“白马非马”和“离坚白”这样的论题在当时难倒了不少学者 , 公孙龙也因此很受平原君赵胜欣赏 , 在平原君那里做食客 , 经常与人争辩 , 来找公孙龙辩论的人 , 大多都被辩驳得哑口无言 。
这一天 , 孔子的后代孔穿从鲁国来到赵国 , 和公孙龙争论 , 讨论的问题是“奴隶是不是有三只耳朵” 。 公孙龙的论证非常巧妙而有说服力 , 孔穿始终无法回应 , 不久就告辞出去了 。 第二天 , 孔穿去拜见平原君 , 平原君问:“昨天你跟公孙龙进行辩论 , 你觉得公孙龙的论述怎么样呢?”孔穿说:“是的 , 他差点让我相信奴隶有三只耳朵 。 即使这样 , 论证奴隶有三只耳朵也是很困难的 , 公孙龙的论述很难得 。 只是 , 我还想向您请教:现在论证奴隶有三只耳朵非常难 , 而且奴隶也确实不会有三只耳朵;但是 , 论证奴隶有两只耳朵却很容易 , 而且事实上确实只有两只耳朵 。 只是不知道 , 您是选择简单的、符合事实的论证 , 还是选择艰难高深、但不符合事实的论证?”平原君沉默许久 , 没有办法回答 。 第二天 , 平原君招来公孙龙说:“你不要再跟孔穿辩论了 , 他的道理胜过文辞 , 你的文辞胜过道理 。 文辞胜过道理 , 最后终究会失败的 。 ”
公孙龙|辩才天下无敌 一生一事无成
本文图片

不久之后 , 齐国的邹衍路过赵国 , 平原君让他和公孙龙辩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 。 邹衍拒绝道:“不行 。 所谓辩论 , 应该是区别不同的东西使它们不相侵害;厘清不同的观点使道理清楚 , 不紊乱;发挥自己的意旨和概念 , 表达自己的观点 , 让别人明白 , 而不是故意迷惑别人 。 这样 , 辩论胜利的一方维护了自己的观点 , 失败的一方也寻得了真理 , 有所收获 。 如果是这样的辩论 , 当然可以进行 。 但是 , 双方用冗杂的文字去传达虚假的知识 , 用浮夸华丽的辞藻取得对方的信任 , 巧妙地改变论证的主旨 , 让别人不能够找到他的意旨 , 这样的辩论有违大道 。 这样纠缠不清地讨论 , 最后停止的是获胜者 。 这样的讨论对君子有所妨害 , 我邹衍是不会参与的 。 ”在座的众人听了邹衍的话都很赞同 , 公孙龙因此被平原君冷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