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大仰韶:一个世纪的考古探索( 二 )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专题研究蓬勃开展 , 探源研究成果显著的提高期 。 这一时期发掘的重要遗址有临潼姜寨和郑州大河村等 , 为探索仰韶文化渊源而发掘的重要遗址主要有秦安大地湾、临潼白家村、渭南北刘、武安磁山和新郑裴李岗等 , 此外还有宝鸡北首岭的补充发掘 。
在这一研究阶段获得了大批碳14年代数据 , 考古学文化绝对年代的研究成为现实 。 其他自然科学技术的运用 , 促进了研究的深入发展 。 聚落形态、农业起源、生产工具、制陶工艺、彩陶、社会发展阶段、文化源流等专题研究增加 。 通过多角度的全面深入研究 , 仰韶文化在分区、分期、类型、源流、墓葬制度、聚落形态、人类体质形态和文化关系方面 , 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
考古学|大仰韶:一个世纪的考古探索
本文图片

双槐树遗址的大型版筑遗迹局部 。 王仁湘供图
开启中原史前文明化进程
仰韶文化的考古与研究 , 在沉寂了许多年之后 , 进入本世纪以来有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 , 随之也引出研究者的不少新思考 , 新的学术动向又唤起了人们关注的热情 , 可以称之为升华期 。
2020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中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现存面积117万多平方米 , 确认是最大的仰韶文化遗址 。 遗址带有三重环壕 , 核心区是由半围墙和壕沟圈护的多排大型房址区组成宫城性质的居住区 , 附近是深厚夯土筑成的大型广场 。 在郑州青台遗址发现环壕4条 , 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区、作坊区划分明确 。
仰韶文化最新的考古成果 , 表现在对豫晋陕交界三门峡地区新石器遗址开展全面调查 , 一些重点发掘收获非常丰富 。
河南黄河南岸与渑池相邻的灵宝一带 , 地处豫陕晋交界 , 被认为是中期仰韶文化的核心分布区 , 新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数百处 , 聚落分布密集 , 文化内涵丰富 。 既发现面积达近百万平方米的特大型聚落 , 也有四五十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 , 常见的是20万平方米左右的中型聚落 , 以及10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型聚落 , 呈现为多层级区域聚落结构 。
大型聚落内部也有分化 。 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的特大房址、100余平方米精心加工的大型房址 , 往往和大型高等级墓葬组合在一起 。 而面积数十平方米的中型房址和中型墓葬组合 , 小型简陋房址则与小墓甚至灰坑乱葬相邻 。 如西坡遗址大墓出土玉器、象牙器等高等级随葬品 , 最大的房址外带回廊 , 面积超过500平方米 , 是考古发现的中国史前最大单体建筑 , 分析可能有高耸的重檐大屋顶 , 建筑具有殿堂性质 。
河南郑州以西至河洛地区 , 也是仰韶中晚期文化十分重要的分布区 。 大型中心性聚落呈集群式分布 , 聚落规模庞大 , 一般达数十万平方米 , 有两三周环壕 , 是中原出现的最早一批城址 。 郑州大河村遗址面积70万平方米 , 建筑在地面上的连间套房并排相连 。 郑州西山的仰韶文化城址、版筑城垣在建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
在陕西高陵杨官寨发现了面积80余万平方米仰韶中晚期聚落 , 有大型环壕、大片墓地和制陶作坊区 , 这是关中地区少有的新发现 。
近些年发现的大型仰韶聚落 , 已经足以让我们重新评价仰韶的社会进程 。 新的发现 , 仍然可以期待 。 我们在许多地点已经发现了诸多庙底沟文化大房址 , 面积可以大到200多甚至是500多平方米 , 可是至今却没有见到与之匹配的大型墓葬 。 设想有一天发现了这样的墓葬 , 这个时代的文化发展高度才可能得到更全面的揭示 。
文明的出现 , 经过了漫长的孕育过程 , 随着社会复杂化程度加深导致邦国建立 , 中心城邑出现 , 宏大的治水工程见诸实施 , 初级国家管理机构出现;最后发明文字 , 发明冶金术 , 人类终于走出混沌 , 文明诞生 , 国家出现 。 依据现在所获得的考古资料 , 研究者认为在仰韶中晚期出现了社会复杂化现象 , 开启了中国早期文明化进程 。 (作者王仁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