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成|专访 | 沈大成《迷路员》:当“小职员”逃离日常( 二 )


文章图片

工作是人的外骨骼
正式开始专栏写作时 , 沈大成是广告公司的小职员 。 写到第三本书出版时 , 她在《小说界》做编辑 , 仍然珍惜自己的小职员生活 。 最大的愿望就是“像刘慈欣一样 , 在岗位上安安稳稳干到退休那一天” 。 在现实中 , 她把工作比作楼房外面的防坠网:“两根线组成网 , 一根是收入 , 一根是人际关系 , 结在一起接住你的生活 。 ”在小说写作中 , 工作是她笔下人物的外骨骼 , 用明确的经济来源和时间安排支撑起一个人的真实感 。
沈大成最早接下专栏写作的理由很简单:这件事情与工作完全无关 。 “我没有把写小说的事情告诉同事 , 因为从中体会到了一种隐秘的快乐 , 它也帮我排解掉了一些烦恼 。 ”广告公司的文案工作一方面让她养成了短篇写作的习惯 , 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沈大成对各式各样工作状态的兴趣——在客户公司的会议中 , 她默默观察一个公司如何运作 , 悄悄积累创作素材 。
1999年大学毕业、千禧年间进入职场的沈大成 , 有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当代年轻人关于工作的种种烦恼 , 她将这归结于时代因素 。 “在我的时代里 , 当小职员还是一件蛮好的事情 , 那是一个最稳定、最舒适的状态 。 小职员通常不会遇到什么大烦恼 , 大事情都由领导团队的大领导来承担和消化 。 但是现在 , 好像二向箔开始袭击这个世界了 , 不管你是打高尔夫的老板还是小职员 , 都要在这个二维的世界里和你的老板共担命运 , 小职员变成了一份辛苦的工作 。 ”
从广告公司来到杂志社的沈大成 , 如今已经拥有一份看起来是理想中的工作 , 但并没有完全摆脱世俗的烦恼 。 “世俗最主要的问题在于 , 它需要你做一些很具体的动作去应对 , 这很消耗时间和精力 。 如果生活中世俗干扰很多 , 很难有很轻盈的想象 。 我希望世俗困扰能少一点 。 ”沈大成坦言 。 “但这些东西是维持生活秩序所必要的 , 我不可能少做一点 , 生活再精简我依然要做 。 我不知道如何找到时间来充分的写作 , 这个真的很困难 。 ”
普通人的洞见时刻
对沈大成来说 , 写过的东西就变成了历史 , 她并不喜欢再对其加以阐述 。 “我经常会收到年轻朋友的微博私信 , 他们问我这篇什么意思、那篇什么意思 , 我不太回应 。 ”读者倾向于自我代入 , 隐隐希望那些描写小职员日常压力、关于社会模型构想的篇目是在抨击些什么 , 但这并非作者的本意 。 “我只是把我发现的生活中有趣的细节拿出来 , 展示这些细节 , 如果它显示出批判性 , 就说明它自带批判性 。 ”
“普通人身上的不普通之处”是沈大成写作的主要对象 , 什么是不普通?在沈大成看来 , 是一个人的洞见 , 即他/她对某件事情不一样的见解使其在某个时刻变得不普通 , 哪怕只是并未付诸行动的灵光一现 , 都可以成就一个不普通的时刻 。 《迷路员》收录的《大学第一个暑假》里 , 就写到了这样的“洞见时刻” 。 沈大成写到一个样子丑陋的商人 , 他在酒醉后对儿子的同学说:其实人这一生的神奇经历就停留在大学第一个暑假 , 一切奇遇到此为止 。 那个时刻 , 一位普通的父亲开始有几分钟的熠熠生辉时刻 。
“我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 , 沈大成早已习惯了现有的生活节奏:每天本本分分完成自己的小职员工作 , 在工作的缝隙中有规律地写作 。 但她也期待重建一套生活秩序 , 能有时间去尽情、充分地写作 。 “小说中不断的有故事在发生、有人物在进步 , 那样的写作应该是蛮爽的一种体验 , 若有更多时间 , 我会尝试着写一写中篇小说 。 ”沈大成憧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