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辱柱|作家方方:从“追责”到“过当”,这个弯转得有点大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人人都措手不及,但作家方方却“抓住了机会”。她待在家里,靠“听说”、“据说”、“听朋友说”而写成了60篇的《武汉日记》。这日记快速地在国外出版,英文、德文、日文的版本都有。
耻辱柱|作家方方:从“追责”到“过当”,这个弯转得有点大
文章插图
方方
因为这本《武汉日记》,作家方方成了热点人物。在2020年,估计没有谁能够比作家方方“更热”了,而这个热度一直持续到了2021年。直到《武汉日记》的最后一篇《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作家方方一直在高喊着“追责”。
“尽管今天是最后一篇,但并不是意味着以后我什么都不写……而敦促追责的事,我也不会放弃……是谁的错误谁的责任,就将由谁自己承担起来。如果我们放弃追责……我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写,也要把他们写上历史的耻辱柱。”
耻辱柱|作家方方:从“追责”到“过当”,这个弯转得有点大
文章插图
方方
显然,在《武汉日记》的最后一篇里,作家方方关心的就是“追责”。“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这是作家方方在结束时引用的三句话。在作家方方看来,她写日记就是在“打仗”,在“守道”。
时过境迁,到了2021年,许久没有发声的作家方方,2021年8月10日再次通过二湘发声。在这篇《方方:一写三停,很是自在逍遥》的文章里,作家方方说她很喜欢现在的生活,“不用工作。没人催稿。也不必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更无需出门应酬。文章想写就写,不想写就歇。”
耻辱柱|作家方方:从“追责”到“过当”,这个弯转得有点大
文章插图
方方
对于武汉疫情再次出现,她又居住在了隔离区里,作家方方显得很“坦然”。“今年的疫情感染人数全国加起来还不及武汉去年一天多,何况几乎没有死人。我倒是觉得防卫有点过当。唉,防卫过当也比去年的隐瞒不报要好点。”
短短一年的时间,作家方方从去年的“高喊追责”到现在的“防疫过当”的转变,这个弯转得确实有点大。难道作家方方忘记了她去年高喊的“追责”了?反而觉得我们现在抗疫有些“小题大做”,“过当”了?
耻辱柱|作家方方:从“追责”到“过当”,这个弯转得有点大
文章插图
《武汉日记》英文版
不知道作家方方是“有心还是无意的”,她的论调与国外总是同步的。去年,作家方方在高喊追责的时候,国外也在“追责”。现在作家方方在说防疫“过当”的时候,国外也在“劝导”我们,要与“病毒共存”,不要想着清零。
也许,作家方方天生就有作家的敏锐性,更是有了“预见性”,她能够预见到国外的观点立场,算是“不谋而合”了。但是,我们却没有听她的。她在喊“追责”的时候,我们在全力抗疫,她在说“过当”的时候,我们还是在全力抗疫。
耻辱柱|作家方方:从“追责”到“过当”,这个弯转得有点大
文章插图
《武汉日记》日文版
在这篇《方方:一写三停,很是自在逍遥》的文章里,作家方方其实就正在享受我们抗疫带来的好处。她在四处游玩,从湖北到了湖南,从湖南到了贵州。如果没有我们的严防死守,作家方方能这么逍遥自在地旅游吗?
而在这篇文章里,作家方方再次提到了“写日记”。“不过这次被封没人找我约稿,我也就不记录了。哈!”这从侧面也验证了作家方方写《武汉日记》是有人约稿的,而不是她自己真的想写日记。
耻辱柱|作家方方:从“追责”到“过当”,这个弯转得有点大
文章插图
方方
作家方方一直说,找她约稿的是“《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但是,最后这《武汉日记》却创纪录地快速在国外出版,而且是各种语言的版本都很迅速。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只有作家方方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