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 刘禅为何放弃不抵抗?( 二 )


大臣会议后,刘禅拿不定主意,针对南逃的主张,力主投降的谯周又在上疏中补充说:“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 。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 。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叛” 。认为南方的少数民族会发生叛乱,不会跟随刘禅抵抗魏军 。此其四 。
其五,吴国的衰弱使刘禅放弃了投吴的念头 。魏蜀吴三国之中,魏国最强,吴国位居第二 。但孙权死后,吴国政局不稳,朝政日非,使得吴国迅速衰落,难以抵挡魏国的攻击,早晚必亡 。在这种形势下,吴国和蜀国虽是同盟的关系,在蜀国看来,投吴的结果,依然是要被魏国所掳,还不如趁早投降的好 。
【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 刘禅为何放弃不抵抗?】其实,蜀国是战是降的决定权掌握在刘禅的手里 。如果刘禅有刘备之风,也绝不会投降 。可惜的是,刘禅一向贪图享乐,没有雄心壮志,他老爹当年东逃西走,东征西讨的生活他可过不了 。加之,此时已是60余岁的老翁,经不起折腾了 。所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顾历史的骂名,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投降之路 。
刘禅的投降,从客观上说,加速了西晋统一全国的历史进程,减少了战争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的破坏 。魏蜀吴三国之中,魏国最强,人才最多,北方的魏国统一全国是历史的总趋势,虽然蜀国如若抵抗到底,还能够苟延残喘几年,但终究无法永远割据一方 。刘禅的投降,从他个人来说是耻辱,是无能的表现,但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
 标签: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