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朱文杰:报刊汇聚东大街

朱文杰|朱文杰:报刊汇聚东大街
本文图片
原陕西日报旧址
昔日的东大街是西安的文化中心 , 这条街上不仅文化单位众多 , 而且也是报刊社汇聚之地 。 早在民国年间 , 这里就有不少报刊社 。 例如:1916年7月6日由当时陕西督军陈树藩的岳父卢植瑞(蔼堂)创办的《公意报》 。 卢植瑞自任经理兼社长 , 主编为史汉丞(镜吾) 。 该报是陕西督军署的机关报 , 社址在西安东大街368号 。 每日出对开6版 , 报型稍窄 。 1918年12月16日 , 改双日出4版 。 现存陕西省图书馆该报最后1张为1919年1月29日 , 报号为629号 , 可见该报至少出了3年零5个月 。
《公意报》的创刊背景很是特殊 。 1916年5月16日 , 统治陕西两年之久的陆建章在“驱袁逐陆”的声浪中 , 被陕西护国军赶出陕西 。 当时被拥为陕西护国军司令的陈树藩则投靠了刚上台的段祺瑞 , 撤下护国大旗 , 并于同年6月10日攫取了陕西督军的大权 , 《公意报》因此应运而生 。 该报既为陈的喉舌 , 政治倾向自然倾向陈而与当时渭北的靖国军相左 , 报上少不了对靖国军的污蔑、攻击 , 及对陈树藩歌功颂德 。
1917年6月 , 张勋在北京复辟 , 该报及时地报道了各省及本省的讨伐通电 , 并披露了复辟的全过程 。 《公意报》虽出版时间不长 , 但在陕西现存较早的报纸中 , 保留有价值的史料不少 。
1917年10月15日《关陇民报》在西安创刊 , 社址设在东大街163号 。 该报是留日归陕的苏果哉独立创办、独自经营的报纸 , 也是陕西第1家有自己新闻专电 , 第1家发行量逾万份的报纸 。 苏果哉自任经理兼主笔 , 日出对开4版 , 内容有社评、新闻、文艺三部分 。 新闻分量最重 , 约占1个半版面 。 其中的“本馆专电”一栏最受读者欢迎 , 乃是该报发行成功的关键所在 。 由于当时陕、甘两省铁路未通 , 消息闭塞 , 一般报纸新闻往往要晚上十天半个月 。 可《关陇民报》因在北京、上海两处设有专人专电 , 因此消息快而准 , 因而订户不少 , 超过万份 。
该报创刊时 , 恬逢陕西的护法运动初起 , 1917年12月中旬 , 陈树藩部警备军的发动兵变 , 刺杀陈未遂 , 便占据了西安钟楼 , 激战南门 , 从此揭开了陕西靖国军起义的先声 。 《关陇民报》当时用全部版面 , 详细报道了兵变的全过程 。 因起义的消息震动了西北 , 引起了陈树藩的极度不满 , 于是寻事刁难 , 迫使该报要以头号铅字再登启事纠正 , 于是该报把“变兵且战且走 , 由军署前门退出” , 改为“被督署卫队刘连长派魏排长奋勇驱逐 , 由西后门逃出” 。 谁料适得其反 , 效果更差 , 第2天(12月18日)该报即被查封 , 时距创刊才65天 。
1921年陈树藩被逐出陕西 , 《关陇民报》于1922年4月12日复刊 , 不过社址改设在了西安五岳庙门28号 。 可能吸取了被查封的教训 , 该报复刊宣言标明其宗旨为:“准据国情 , 参酌学理 , 鼓吹民主、民生、民智;不尚空谈 , 不主党派 , 但求国利民福 。 ”
曾经在东大街菊花园街口对面的一个商店的旁门里 , 有一家《雍华》杂志 。 这家杂志创办时的背景是1946年的西安 , 文艺期刊市场一片萧条 。 三年来 , 女兵作家谢冰莹主编的《黄河》和彭古丁主编的《高原》先后停刊关门;两种文艺丛书《大地诗丛》《骆驼文丛》也相继与读者告别 。 一时间 , 西安的文艺期刊基本灭绝 。 可到年底时 , 一个叫《雍华》的图文杂志却萌芽破土 , 逆时而生 , 悄然面世 , 没有让西安在青黄不接的现代期刊史上留下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