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陈平原:今天国人的?阅读流于浅薄,稀缺的是独立思考、批判精神( 二 )


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之后 , 读书原有的三个功能——阅读 , 求知 , 修养 , 都受到了影响 。
我们以前读书 , 求知和自我的修养是同步的 , 现在求知这个层面被检索所取代 , 只要知道一个书名和人名 , 检索就行了 。
而阅读的功能更强调了娱乐功能 。 原来苦苦追寻、上下求索的状态消失之后 , 知识有了 , 但修养没有了 。
我们以前推崇苏东坡的诗“腹有诗书气自华” , 读书多了 , 平常人说的书卷气就出来了 。 今天我阅读和修养两者不再同步之后 , 读书对人格 , 心灵 , 气质 , 外在形象的塑造都被切断了 , 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
与我年龄相仿的这一代人处在过渡的时代 , 我们在书籍时代里成长 , 另一方面我们赶上了数字化的时代 , 两边都能够有理解 。
下面几代年轻人可能还来不及对上一个时代有了解就进入了数字时代 。 我对上下两代人怎么读书都有了解 , 所以会有感慨 。
但对年轻人来说教训是没有用的 , 我便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下来 , 或许能有一些书引起他们的兴趣 , 在书里面能够影响到多少人算多少人 。
在今天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 , 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趣味 , 要让自己的立场、视野和趣味不受周围环境的诱惑 , 是很难的 。
有了大众传媒以后 , 阅读的同质化太严重了 。
其实每个人的阅读是不一样的 , 一个数学家、一个文学教授 , 他们的趣味不一样是完全正常的 。 读书人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趣味和基点 , 有了那个基点之后再来谈读书 。
开卷有益这句话经常被提及 , 影响很深 。 但我认为 , “开卷有益”作为一个口号 , 是值得推敲的 。
为什么开卷?开什么卷?如何开卷?以及效果怎么样?
现在我们知道读书多的人会成功 , 但很多不读书的人也很成功 , 有更多的人是读了一辈子的书都不成功 , 所以读书不一定能成功 , 或者说“开卷”未必“有益” 。
让所有人都能理解“开卷有益”的口号本身是有问题的 , 因为年龄、职业、心境、阅读目标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你的读书 。
古今传诵众多读书的名言 , 其实大部分是针对特定人群的 。 针对普通读者、文人、官员、帝王谈读书都是不一样的 。 比如王国维借宋词来谈读书的“三境界” , 更适合于学者 , 而不适合于其他人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 , 真正好的状态是不断总结自己的道路 , 然后自己做调整 。 任何一个读书人 , 他的读书方法基本上只适合于自己 。
在《作为一种社会方式的读书》这篇文章里 , 我推荐了章太炎的思路 。 章太炎先生再三强调 , 平生学问 , 得之于师长的 , 远不及得之于社会阅历以及人生忧患的多 。
也就是说 , 从老师那儿学到的远远不及从社会阅历以及自己的人生规划里面获得的多 , 所以我总结了他读书的体会:
第一 , 学问基本上是以自修为主;
第二 , 实在搞不明白的可以请教;
第三 , 读书必须将人生规划和书本知识相勾连 , 才能有真正深入的体会 。
投稿转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