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城无处不飞歌 歌圩文化代代传

|邕城无处不飞歌 歌圩文化代代传
本文图片

2021年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 。 采访人员叶子榕摄
广西被誉为“歌海” , 首府南宁更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南宁乃至广西享誉中外的文化名片 。 壮族歌圩是壮族文化的瑰宝和文化符号 , 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为弘扬壮族歌圩文化 , 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 , 南宁市因地制宜 , 采取以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方式对壮族歌圩加以保护 。 2015年12月 , 壮族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
歌圩 , 壮语称为“圩欢”“圩逢”“笼峒”“窝坡”等 , 可分为节日性歌圩、临场性歌圩和竞赛性歌圩 。 歌圩持续时间多则两三天 , 少则一天 。 根据歌圩的时间可分为“日歌圩”和“夜歌圩” 。 歌圩最主要的活动是对唱山歌 , 对歌的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生产生活等各方面 , 有情歌、苦歌、古歌、农事歌、时政歌等 。 圩期伴有抛绣球、抢花炮、斗蛋等活动 , 还有壮剧、师公戏、采茶戏等文艺演出 。 随着壮族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的试点和全面建设 , 壮族歌圩文化和其他非遗得到了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 。
制定保护措施 加大非遗整体性保护力度
壮族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以南宁市为中心 , 对集中分布、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壮族歌圩文化及其他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文化生态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 , 保护重点为壮族歌圩(含壮族民歌)文化空间、传统节庆文化空间、民间文学文化空间、表演艺术文化空间、传统技艺文化空间等 , 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在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 。 行政区划范围为南宁市12个县(区) , 其中横州市、武鸣区、隆安县为核心区域 , 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邕宁区、良庆区为辐射区域 , 西乡塘区、青秀区、兴宁区、江南区为一般区域 。
南宁市出台了《壮族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试验区规划纲要》 , 印发了《壮族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建设(2016—2020年)工作方案》 , 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 , 目前正修订《壮族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 以“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为建设目标 , 分近期、中期、远期实施 。
申报非遗项目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数据库
近年来 , 南宁市积极将区域内各代表性歌圩点申报为非遗代表性项目 , 截至2021年7月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壮族歌圩1个 , 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横县云表壮族歌圩、壮族毬丝歌会、横县壮族三相圩逢、露圩壮族圩逢、更望湖壮族歌圩、壮族安龙歌会、西乡塘歌圩、灵水壮族歌圩、上林三里壮族歌圩、横县青桐壮族歌圩、大明山歌圩11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宾阳甘棠圩逢、仙湖歌圩、二塘歌圩3个 。
南宁市还申报了一批与壮族歌圩活动、壮族歌圩文化等密切相关的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 , 如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三月三”、良庆壮族嘹啰山歌、上林四六联民歌、隆安壮族排歌、壮族罗波庙会、那僚庙会等 。 加强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 , 截至2021年7月 , 现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8人(不含已故23人) , 其中国家级传承人4人 , 自治区级传承人63人 , 市级传承人91人 。 先后认定了刘正成、卢超元、潘宝山、黄权海等人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 通过视频、音像、图片、文字等方式 , 建立完善文化生态保护区档案和数据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