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矶|好书·新书丨《郁达夫传》: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二 )

采石矶|好书·新书丨《郁达夫传》: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文章插图
郁达夫诗翰1927年,郁达夫疯狂追求王映霞并得到不乏热烈的回应,这是传统文化剧目中才子佳人的故事新编,它赢得了几代观众的热情喝彩。然而,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我认为,这是作为弱者的诗人郁达夫,出于生存考虑的一种无奈的主动选择或者说是规避强权政治的胜利性逃亡。在那个杀人如麻的血腥岁月里,艺术家的声音和自由知识分子的身份,随时都可能给他带来杀身之祸。其实,郁达夫的这套规避动作,依然属于历代手无寸铁的文人们经常演练的传统套路,并无创新或出格的地方。但不幸的是,这出悲剧,没能以中国传统式的大悲加小喜的模式收尾,日本军人粉墨登场并伸出了罪恶的黑手。这是最令人恼火和痛惜一再的地方。在那“伊豆的舞女”讲述过“源氏物语”的日出之国,怎么竟然生成那么一个“大东亚共荣圈”的怪兽来?这的确需要一切善良的人们认真汲取教训。然而,仅仅是要求那卸了装的凶手反省一下“集体无意识”的罪责,就耗去几十年的光阴,受害者们除了接受我们的主人公已凄惨死去的现实,还能做些什么呢?任何事情的结局,最糟糕的莫过于一死罢——还有比这更糟的么?如果有的话,那么是不是在于,对于“公理”和“正义”,受害者们还得一以贯之地以“讨”和“要”的方式追索下去?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岂能当归。采石矶|好书·新书丨《郁达夫传》: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文章插图
二十世纪中间的几十年,人们一直沉迷于“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的神话之中,但历史却从反面揭示了一个道理:它的面目一旦被“揭示”出来时,它的面目,倒往往不是本来的,有时倒更像个“假面舞会”。郁达夫的一生,的确是出悲剧,作为后人,我们不希望类似的悲剧重演;郁达夫的死,是悲剧的高潮,他听到了公理战胜强权的礼炮,但却在隆隆炮声中被消灭于无边的黑暗里。这又往往容易使后人陷入愤怒和哀叹。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善恶分明皆有报应、并将其昭示天下的公正审判?这样,长眠地下的冤魂,虽然不能起而发言,但至少,让活着的和善良的人们,不再心寒齿冷如同昨天?采石矶|好书·新书丨《郁达夫传》: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文章插图
左起: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一般的人,是用肉身来生活的,生命就那样被活活地过去了。郁达夫是用心来生活的,所以生命是他用心来体验、映证和表现的。这就是真,就是美,就是善。像他这样的人,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但相对于芸芸众生,他们的数目实在太少,而在各种丑恶势力的折磨之下,他们的结局,又实在过于悲惨。所以,我们常常感到失落、困惑和忍无可忍。于是,我们在直面现实之际,又只能寄希望于未来。——本文摘编自《郁达夫传:欲将沉醉换悲凉》(第四版),标题为小编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