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读史小记秦·缠斗河东
战国初立,群雄并起,发展机会稍纵即逝,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从地理格局来看,秦、魏互为最大的战略对手,“非魏并秦,秦即并魏”。谁能准确认识全局,谁能坚持正确战略,谁能顶住最大压力,谁才能脱颖而出。河东就是秦魏角力第二阶段的焦点。
文章插图
(秦东出通道,图片来自网络)河东是三晋的核心地区,大致包括现今山西南部的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扼守黄河大拐弯部。晋国旧都绛城在此,三家分晋之后,魏国最初的都城安邑也在此。河东“东联上党,西略黄河,南通汴洛,北阻晋阳”,既是水深土厚、富产盐铁的丰饶之地,也是雄踞要津、攻防兼备的表里山河。如果说河西是秦国防御的基本盘,那么河东就是秦国东进的桥头堡。只有完整一体地掌握黄河和河东,秦国才能真正拥有对东稳固防线,形成有效战略缓冲区,为东进提供扎实的基础。反而观之,魏国若失河东,在三晋故土就无立足之地,必然全力对抗。战略格局尖锐对立,决定了秦魏在河东必定是生死缠斗。秦对于踏足河东热烈向往,但也十分审慎。秦经过献、孝两代苦战,逐步将魏国势力完全驱逐出河西,惠王中期开始进入河东,往往是进一步退半步,谨慎试探,稳中求进。公元前330年,樗里疾为将攻取函谷关东侧的曲沃。次年,秦军在北线渡过黄河,连续攻克汾阴、皮氏,进入汾河流域;在南线围困并取得黄河北岸的焦城。公元前327年,秦国将焦城、曲沃归还给魏国,但很快又卷土重来。公元前325年,张仪为将攻取了陕地,公元前314年,秦军再次占领了曲沃,紧紧扼守黄河要津。惠文王后期,大变局中出现了难得的战略机遇,秦几经权衡后南下兼并巴蜀,又顺势开展对楚攻势,河东之争被暂时搁置。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时至昭襄王,巴蜀已成熟地,秦后方大定,蓄势多年,再次剑指河东,魏、韩都在其中。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继位第一年,秦军就试探性攻击河东皮氏,并未破城。公元前303年,秦军进入河东,一举攻克魏国的蒲阪、阳晋、封陵,韩国的武遂。蒲阪有蒲阪津,封陵有风陵渡,此三城是河东扼守黄河河曲的重险之地。有此为据,公元前293年,秦在伊阙之战中大败魏韩联军,魏、韩分别割地献秦。公元前292年,白起挟大战余威攻占了魏国的垣城(今山西垣曲),但又“复予之”。次年,秦军攻取了黄河北岸重镇轵、邓两地。太行八陉第一陉轵关陉东西走向,是沟通河东和中原重要通道,轵扼守轵关陉东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邓与黄河南岸的孟津遥遥相望,轵、邓两地入手,向北可切割上党,南下过河可以进入南阳,秦之落子干脆利落,招招不离三寸。公元前290年,秦国通过协议,以垣城向魏国换取蒲阪、皮氏。公元前289年,秦军卷土重来,再次进攻垣城、河雍。公元前286年,魏国抵抗乏力,主动献出了故都安邑,意味着放弃了河东的核心支点。此消彼长,秦取得控制河东的主动权。曲沃、蒲阪、皮氏,以及焦、垣、轵、邓诸城,都是河东重要节点,或是黄河渡口,或是关塞险要,在秦、魏之间几经易手。秦始终保持极大战略耐心,充分利用魏楚相争的矛盾、魏和三晋的背离,因时因势,或进或退。秦一方面借力打力,另一方面如老牛反刍,毫不厌烦、在反复周旋中逐步将魏国挤压出河东,为日后取南阳、战长平夯实基础。
文章插图
- 莫笑#俗语:“十年河东转河西”,下半句才是精华,老祖宗的至理名言
- 夏金桂&“河东狮”夏金桂,丈夫薛蟠、公婆薛姨妈都遭辱骂,为何不惹宝钗
- 河东狮吼#苏轼被友妻赶出门,愤然写下此诗,让一个成语火了千年
- 美食节$武义县明招小学第二届书院节顺利闭幕!明招蓝媒小记者眼中的“别样精彩”
- 书法艺术#“妙墨”藏笔尖,写“福”迎新年 蓝媒小记者参与《妙墨中国心》“2022福到万家”活动
- 书店|仔细观察、耐心采访,楚才小记者探寻时见鹿书店的奥秘
- 朱泾@《重修泖桥澄鉴寺记》碑文拓印小记 | 李达林
- 陈季常#苏轼写诗调侃好友,诞生成语“河东狮吼”,全诗朗朗上口妙趣横生
- 元稹@三个莺莺不同命!
- 陈季常&“河东狮吼”的典故出自哪里?又有着怎样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