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我理解的生态文学|刘大先:我比较反感那种陈旧而单维度的“生态文学”

本期提名评委
生态文学|我理解的生态文学|刘大先:我比较反感那种陈旧而单维度的“生态文学”
本文图片

刘大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 。 著有《从后文学到新人文》《卮言》等 , 曾获鲁迅文学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等 。
# 我理解的生态文学 #
我比较反感那种陈旧而单维度的“生态文学” , 它们往往把前现代的“田园/家园/故园”作为想象的归属地 , 弥漫着一种对于工业、科技、城市化与复杂化生活的蔑视和恐惧 , 实际上是抱残守缺 , 心胸狭隘 。 我们必须以一种开阔的气派与格局 , 将生态文学理解为不仅仅描述自然生态 , 同时也构想包括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等层面交糅在一起的、难以划分的整体 。
——刘大先
十二背后 · 十月
“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
(2019-2020)
提名评委 刘大先
推荐作品
云中记
生态文学|我理解的生态文学|刘大先:我比较反感那种陈旧而单维度的“生态文学”
本文图片

作者: 阿来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4
ISBN:9787530219409
首发刊物: 《十月》杂志
发表刊期: 2019年第1期
推荐语:《云中记》是一部关于创伤记忆的疗救的作品 。 阿来通过安魂曲式的书写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抚慰:一方面治疗了自我 , 另一方面安顿了亡灵 , 还有一方面是告慰与解放了幸存者、活着的其他人与文化 。
书摘:
远离马的味道也已经有四年多时间 。
【生态文学|我理解的生态文学|刘大先:我比较反感那种陈旧而单维度的“生态文学”】那是移民离开云中村的前一年 , 就在这座山上 , 只不过不是在这里——这个岩层裸露 , 山体开裂 , 植被稀疏的地带 。 这是在云中村下方 。 地震来时 , 他是在云中村上方 。 那里植被丰茂 , 空气湿润 。 这是岷江中上游山区的寻常景象 。 山谷低处 , 村落密集 , 山坡裸露 , 干燥荒凉 。 随着海拔升高 , 村落稀疏了 , 植被变得丰茂密集 。 同一座山 , 山上与山下是两个世界 。
云中村恰恰就坐落在这两个世界中间 。
比迁往移民村还要往前一年 , 2008年5月12日 , 午后 , 地震即将发生 , 阿巴出了云中村往山上去 。
当时 , 他也像现在这样跟在两匹马后面 。 穿出一片树林时 , 阿巴觉得有些呼吸不畅 。 累了吗?是有些累了 。 但也不至于像是被人握住了肺叶一样 。 他看见天空被一片浅灰的云遮着 , 阳光的热力却没有减小 。 灰云和没有完全被灰云遮断的阳光给人一种沉闷的印象 。 他用手拤住腰 , 挺直了身子 , 在山道拐弯处休息 。 就在这时 , 大地开始轰鸣 。 好像是喷气式客机隆隆从头顶的天空飞过 。 他没有在意 , 每天都有喷气式客机飞过头顶的天空 。 声音像是雷霆滚过天顶 。 隆隆的声音里 , 大地开始震颤 , 继之以剧烈的晃动 。 他脑子里地震这个词还没来得及完整呈现 , 一道裂口就像一道闪电 , 像一条长蛇蜿蜒到他的脚下 。 尘烟四起 , 大地的晃动把他摔在了路边 , 摔在了一丛开着白花的忍冬灌木丛中间 。 那些繁密的枝条在大地愤怒震颤的时候包裹住了他 。 他叫了一声山神的名字 。 这也是村子背后那座雪峰的名字 。 大地的轰鸣淹没了他呼唤神灵的声音 。 他被重重摔倒 , 忍冬花柔韧的枝条包裹住他 , 他也紧紧地抓住那些枝条 。
地裂天崩!一切都在下坠 , 泥土 , 石头 , 树木 , 甚至苔藓和被从树上摇落的鸟巢 。 甚至是天上灰白的流云 。
刘大先 其他提名作品 *
* 注:以下作品选自本期提名评委提供的提名书目/篇目 , 不代表提名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