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风行草原上 文化自飘香(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 )


2016年起 , 在旗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的支持帮助下 , 被选为嘎查家庭文化户的杨斯庆毕力格开始筹建博物馆 , 展出上百幅岩画摄影作品 , 以及收藏的传统民俗用品和动植物标本等 。 2019年 , 这座160平方米的小型博物馆正式开馆 。
“能让更多农牧民来到这里 , 看到这些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的物品 , 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 我就心满意足了 。 ”杨斯庆毕力格说 。
近年来 , 鄂托克旗对家庭文化户进行扶持 , 提供文化活动设备、场地、资金等 , 使家庭文化户在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活跃农牧区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目前全旗共有家庭文化户182户 , 我们根据他们各自特点进行分类 , 有以乐器演奏、民歌演唱等为主要形式 , 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娱乐型文化户 , 那音太就是其中之一 。 ”鄂托克旗文化和旅游局文化综合股股长乌云毕力格介绍 , “还有如杨斯庆毕力格这类的展示型文化户 , 以文物藏品、民族文化历史用品或非遗作品展览展示 , 供群众参观欣赏 。 ”此外 , 还有为周边群众提供读书阅报、科技推广的知识型文化户等 。
设传习所
传承与创新民间技艺
悬挂着鄂尔多斯“乃日”(蒙古语意为娱乐)传习所牌匾的蒙古包毡房内 , 一位老人正在指导数十名学员演奏民族器乐曲 。
老人名叫芒来巴特尔 , 今年63岁 , 是鄂托克旗民间艺人 , 也是自治区级非遗——鄂尔多斯“乃日”的代表性传承人 。 “‘乃日’是在鄂尔多斯地区广为流传的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 , 以鄂尔多斯民歌、舞蹈、器乐曲等即兴表演为主 。 ”芒来巴特尔介绍 。
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对传统文化技艺产生了兴趣 。 为此 , 2018年起 , 旗里提供资金、场地等支持 , 开设了传习所 , 邀请非遗传承人免费教授群众技艺 。 “我将电子琴等现代乐器与原生态的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 , 产生了全新的效果 。 ”芒来巴特尔说 。
33岁的牧民宝音娜 , 已经跟芒来巴特尔学习了3年乐器演奏 , 虽然家距传习所50多公里 , 她总会按时前来 , “我在这里学会了三弦、打琴等乐器 , 现在也是我们嘎查民间文艺队的一员了 。 ”59岁的阿拉腾布拉格也是传习所学员 , “90%以上的学员都是农牧民 , 大家会定期集中训练 , 希望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 。 ”如今 , 芒来巴特尔的学员达到300多人 。
“我们以下派文化指导员的方式 , 建立家庭文化户专业技能轮训制度 , 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授课 , 面向农村牧区定期举办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器乐等培训 , 年均辅导人数达5000多人次 。 ”鄂托克旗文化馆馆长达古拉介绍 。
文艺演出如何贴近群众 , 受到欢迎?沙日布日都嘎查民间文艺队队长杨乌拉创新节目形式与内容 , 创作了200多部小品、微电影等 , “我们的创作围绕农牧民生活 , 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了许多点赞 , 还吸引了不少高校学生来参与创作、实践 。 ”
“民间文艺队和家庭文化户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 使文艺活动延伸到农牧民家庭 , 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 在推动文化传承、农牧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鄂托克旗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乌云特古斯说 。 (采访人员 张枨)
《人民日报》(2021年08月24日第11版)
【岩画|风行草原上 文化自飘香(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责编:叶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