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刚|她为上博“捡出”不少家底,老博物馆人留下“眼力”和“操守”两件宝

上海博物馆历代名迹如宋代王诜《烟江叠嶂图》、宋高宗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董其昌绘画立轴等都是经她鉴定后,成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不少收藏家捐赠的藏品包括清初六大家的《山水》册等上品,都是由她在中牵线搭桥,并经她鉴定后入藏上博的。说起不久前去世的中国古书画鉴定家、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钟银兰,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她留下的“眼力”和“操守”值得上博人纪念传承。
杨志刚|她为上博“捡出”不少家底,老博物馆人留下“眼力”和“操守”两件宝
文章插图
图说:2006年波士顿美术馆钟银兰带领学生凌利中(白衬衣者)鉴赏《历代帝王图》
钟银兰是在1952年上海博物馆成立之初就进入博物馆从事文物工作的,见证了上海博物馆70年的建设与发展。在职业生涯中,她为国家、为上海“捡出”了不少国宝级文物。钟银兰与很多大藏家也保持联系,不少收藏家的捐赠藏品都是经她鉴定后入藏上博,如钱镜塘、孙煜峰等收藏大家的捐赠书画,丰厚了上博乃至上海的文物“家底”。收藏家孙煜峰酷嗜书画,数十年来,不遗余力搜集流散在社会上的古代书画精品,曾把珍藏的70余件宋元明清书画和20余件陶瓷、青铜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杨志刚|她为上博“捡出”不少家底,老博物馆人留下“眼力”和“操守”两件宝
文章插图
图说:北宋王诜《烟江叠嶂图》
钟银兰弟子、上海博物馆书画主任凌利中说,钟先生区别于其他人依赖史料的鉴定方法,钟银兰熟悉十几万件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练就了辨别字画真伪的火眼金睛。她对字画的鉴定先从整体看作品的气息,再从局部看画家的笔性,以定真伪;如发现不确定的疑问,再看题款、印章、材料等做为参考;最后,再从史料进行核实。
【 杨志刚|她为上博“捡出”不少家底,老博物馆人留下“眼力”和“操守”两件宝】近70年来,文物捐赠对上博发展起了关键作用。正是依靠一大批专家一起出力,上博才有今天的“家底”。杨志刚表示,博物馆有自己的道德伦理标准,历任馆长倡导文物工作者自己不涉收藏,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研究环境。上博的良好形象离不开两件法宝:专家业务能力以及专家学风操守。钟银兰是文物界受到信任与尊敬的鉴定家,像她这样“德艺双馨”的老上博人发挥了带头作用。(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