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月亮变化规律

1.月亮的变化规律初一是新月,看不到;之后一点点变成月牙状,初三、四月牙状的月相叫娥眉月;初七初八成半圆状叫上弦月;之后由半圆向圆过渡,到初十一、十二时成凸月,一面是圆形一面是凸出的弧;十五十六成圆形叫满月 。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 。这个时间比月球公转的时间(恒星月)要长,因为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 。
一个朔望月月球大约要绕(360+360*29.53/365.24)=389.11度(公转只绕360度) 。所以一恒星月大约为29.53 * 360 / 389.11 = 27.32天 。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
扩展资料: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 。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
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
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
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这时是农历初一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这时是农历初一 。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娥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
上弦月过后,在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便是“凸月” 。我们能看到月球的大半部分 。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 。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
再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娥眉形月牙,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新月” 。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月相变化
2.月亮的变化规律初一是新月,看不到;之后一点点变成月牙状,初三、四月牙状的月相叫娥眉月;初七初八成半圆状叫上弦月;之后由半圆向圆过渡,到初十一、十二时成凸月,一面是圆形一面是凸出的弧;十五十六成圆形叫满月 。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 。这个时间比月球公转的时间(恒星月)要长,因为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 。
一个朔望月月球大约要绕(360+360*29.53/365.24)=389.11度(公转只绕360度) 。所以一恒星月大约为29.53 * 360 / 389.11 = 27.32天 。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扩展资料: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