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言律诗首联一般有几句七言律诗首联一般有两句 。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 。其格律非常严谨 , 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
篇幅固定 。每首八句 , 每句七字 , 共五十六字 。每两句为一联 , 共四联 , 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 , 三、四句称为“颔联” , 五、六句称为“颈联” , 七、八句称为“尾联” 。
律诗四联 , 第一联叫首联 , 第二联叫颔联 , 第三联叫颈联或腹联 , 第四联叫尾联 。这样叫的原因 , 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 , 把一首律诗比作一条骊龙 , 龙首头角峥嵘 , 所以首联要直切题旨 , 先声夺人 。
骊龙的颔下 , 也就是下巴以下 , 是它汲天地灵气而养成的骊珠 , 故颔联又称诗喉 , 历来名句最多;第三联要能转动如意 , 龙身上颈、腹转动最灵活 , 故称颈联、腹联;而龙的尾巴有拍山掀海之伟力 , 尾联的结束一定要有力 , 只有这样 , 一首好的律诗才算完成 。
扩展资料:
在律诗中 , 五言比七言更加地精炼 , 从五律入手 , 易于掌握诗的句法 , 写出有艺术张力的诗句 。从五律开始学作诗 , 由五律扩充到七律 , 再去学七绝 , 这是古人学习近体诗的基本门径 。
在古代人的心目中 , 七律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诗体 。五律以清空一气、意味深远为上 , 甚至可以空灵幽淡一些;七律则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为上 。以这些标准来衡量 , 宋人推出的 《九日蓝田崔氏庄》、《黄鹤楼》 二篇 , 的确称得上“句引字赊” , 笔健气足 , 《黄鹤楼》 更是气象壮阔 , “元气浑成” 。
尽管 《黄鹤楼》的前四句连平仄都不合 , 颔联对仗也成问题 , 但通篇笔力雄健 , 为他人所罕见 。再看其他人推出的七律压卷 , 无论是 《登高》 也好 , 《秋兴》 八首、《诸将》 五首也罢 , 尽管篇名不同 , 题材不一 , 但基本上都是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七律为主 , 都在气势浩大、骨力遒劲的风格和范围之内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言律诗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悦读>; 正文>;怎样学写古诗词之五律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地方>; 正文>; 七律压卷与唐诗审美
2.写七言律诗,颈联,颌联,首联,尾联需讲究什么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 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 , 成熟于唐初 。八句 , 四韵或五韵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 首句可押可不押 , 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 , 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 , 则为排律 。律诗中 , 凡两句相配 , 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 , 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 , 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 , 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 , 下句称“对句” 。
押韵亦称“压韵” 。作诗歌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旧因押韵 , 例须韵部相同或相通 , 但也有少数变格 。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 , 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