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郭沫若坚持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反对撂狠话,多年后全部说中

赫赫京都千百年,钟灵毓秀萃龙渊。1949年新中国成立,定都人杰地灵的北京。时国家草创,百废俱兴。
首都建设成为当时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派主张拆除古城墙,建筑学家林徽因激烈反对甚至撂下“必然后悔”的狠话。
然而在战火纷飞中保留下的北京古城墙难逃被毁的厄运,在拆城运动多年后,政府开始组织修缮,林徽因一语成谶。
古城墙|郭沫若坚持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反对撂狠话,多年后全部说中
文章插图

北京都市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后,众人开始商讨首都如何选址,在诸多方案指针,领导人选择了北京城。首都位置确定后,大家又开始争执首都的建设问题。
北京曾是后燕、辽、金、元、明、清六朝旧都,城墙众多,保卫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对于是否拆除这些古城墙,人们莫衷一是。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古城墙限制城市发展因而支持拆除;梁思成夫妇代表的技术派希望保存传统遗迹,另建新城。关于北京旧城墙的拆与不拆,双方激烈交锋,提出自己的想法与佐证。
古城墙|郭沫若坚持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反对撂狠话,多年后全部说中
文章插图

拆除“封建堡垒”
著名的新诗奠基人、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认为古城墙如今已经失去抵御外敌的意义,且新中国重在一个“新”字,北平旧城墙属于封建遗物,是国家进步的绊脚石,既没有存在的必要,更应当为城市的新建设让步。
当时与旧斗争的风气盛行,郭老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人支持。同时,以工业立国的苏联也派遣专家参与当年关于北京的城市规划会议,提出应当以天安门广场为原点,在长安街两侧建设首都行政中心的方案,建立工业化新城。
郭沫若以及苏联专家为代表的这一派人主张破旧立新,希望这座城市不再被旧时代气氛笼罩,但却忽略了历史性建筑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这些古老的印记,栉风沐雨,在岁月中沉淀,见证文化的兴衰,承载一代代人的记忆与情感,是北京城的标志。一味地抛弃过去,在机器轰鸣中的发展,如同莎士比亚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古城墙|郭沫若坚持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反对撂狠话,多年后全部说中
文章插图

护城之声
拆城派的观点遭到建筑学家梁思成夫妇和陈占祥等人的反对。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规划师,他们指出拆城方案的弊端:拥挤不堪的旧城难以承受人口的增加。
若为增加的人口在城外建宿舍,每天往返行政中心各单位上班,无疑增加了时间、能源的消耗;如果就近建宿舍,则又要动迁大量老城居民。
为此,梁思成夫和陈占祥殚精竭虑,通宵达旦多日,联合提出了“梁陈方案”,建议在旧城外的适中地点开辟新的行政中心区域,天安门则作为领导人检阅群众的庆典中心。
新旧两城之间通过一条便捷的干道连接。代表美和艺术的建筑不该是历史糟粕,这样做既可以保护北京的古城风貌,又能在新旧城之间维持平衡,共同发展,从而达到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目的。
【 古城墙|郭沫若坚持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反对撂狠话,多年后全部说中】方案提出后,两人撰写了长达2.5万字的一份报告,自费印刷一百多份送至各机关首脑处。意气风发的他们相信自己能让这座古城重展芳华,成为无与伦比的伟大都市。
古城墙|郭沫若坚持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反对撂狠话,多年后全部说中
文章插图

拆城运动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梁陈方案饱受攻讦,被认为是不识时务的主张。同样是建筑领域佼佼者的林徽因女士当时已经罹患肺炎,但为了避免古建筑毁于一旦,她毅然起身,与丈夫四处奔走恳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