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提琴|冷门中提琴觅知音,梅第扬亮相“一个人的古典”

问:中提琴和剪草机有什么区别?
答:剪草机不用调音 。
问:那中提琴和吸尘器呢?
答:它们发出的声音都难听 , 但吸尘器发声之前要先插电 。
问:为什么中提琴家的手指快如闪电?
答:因为它们从来不会重复敲击同一个位置 。
中提琴|冷门中提琴觅知音,梅第扬亮相“一个人的古典”
本文图片

不管外界误解和偏见有多少 , 中提琴手如何“自黑”、自嘲 , 都不妨碍梅第扬坚定地选择了这条路 。
“我五岁开始拉小提琴 , 直到十岁时才第一次接触中提琴 , 但就是这一次我便感觉到这就是我想学习的乐器!它的音色就好比歌唱家中的男中音 , 很有故事感 。 ”比起曝光量、公众认知度更高的小提琴或者大提琴 , 梅第扬走得这条古典音乐之路 , 着实有些低调 。
不过 , 他的成绩却一点也不低调——
2018年 , 他在第67届ARD慕尼黑国际音乐大赛 , 一举夺得中提琴第一名 , 成为该大赛中提琴比赛中第一个荣获冠军的中国人 。 在这个享有“音乐界奥斯卡”盛誉的国际赛事中 , 他一骑绝尘 , 拿下了包括最佳观众奖和最佳委约作品演奏奖在内全部的六个单项奖 , 刷新了国人在大赛中的中提琴表现历史 。 赛后 , 南德意志报刊盛赞梅第扬的演奏是“一次伟大的中提琴的胜利” 。
中提琴|冷门中提琴觅知音,梅第扬亮相“一个人的古典”
本文图片

带着这份荣誉 , 梅第扬首度来沪 , 以巴赫“恰空”舞曲、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亮相上海大剧院“一个人的古典”独奏家系列演出品牌 。 在上海这座爱乐之城 , 他没有因操持“冷门乐器”而市场遇冷 , 赢得观众的高度关注 。
演出结束后 , 他第一次登上直播间 , 面对观众提问:“为什么对巴赫‘恰空’舞曲的开头处理相对柔和?”他颇感意外 , “这是第一次有观众关注到这样的细节处理 。 ”
冷门乐器演奏家 , 在上海这座爱乐之城 , 找到了知音 。
中提琴|冷门中提琴觅知音,梅第扬亮相“一个人的古典”
本文图片

所谓定制 , 不只是指曲目 , 就连琴弓也是
对于首次回归祖国的个人专场巡演 , 梅第扬花足心思准备 。 24日晚演出的四部作品横跨五个世纪多种音乐风格 。
诞生于17世纪的巴赫《恰空》 , 来自《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 , 这套作品始终以其所具有的深刻意蕴、多变形式与艰深技巧 , 被奉为弦乐艺术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 而其中压轴的《恰空》是这套曲目中最为瞩目的作品之一 , 被后世音乐家改编成不同表演形式 , 至今魅力不减 。 《恰空》也是梅第扬10岁第一次听后至今最喜爱的作品 , “就像宇宙一样 , 使我想要永无止尽地探索下去” , 梅第扬的演奏的中提琴版《恰空》从d小调移植到g小调 , 别有一番风味 。
在梅第扬眼中 , 在古典乐器上展现多元化的音乐风格 , 与抓住灵感同样重要 。 他认为音乐没有界限 , 古典乐器并不仅仅只能演奏古典音乐 。 此次演出的曲目单也是他根据上海观众“海纳百川”的特性所定制 。
中提琴|冷门中提琴觅知音,梅第扬亮相“一个人的古典”
本文图片

比如他选择了保加利亚裔女性作曲家、现年41岁的多布林卡·塔巴科娃的《爵士风格》组曲 。 这部现代作品描绘了爵士乐的三种“风味” , 低音贝斯手、爵士歌手以及爵士乐和民谣的融合风格 。 梅第扬将此曲安排在上半场第二首 , 目的是与开场曲《“阿佩乔尼”a小调奏鸣曲》中的爵士和声相呼应 , 让两首截然不同风格又都带有爵士元素的作品产生化学反应 。 梅第扬的演奏显示出他对爵士乐风格的把握和理解 , 同时为中提琴演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