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逝世,他发展了对“凝视”的思考

据《法国世界报》消息 , 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Jean-Luc Nancy)于当地时间8月23日逝世 , 享年81岁 。
|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逝世,他发展了对“凝视”的思考
本文图片

让-吕克·南希(1940-2021)
撰文 |李永博
让-吕克·南希 , 法国当代哲学家 , 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 。 南希1940年7月26日出生于法国 , 1973年拿到博士学位 , 师从现象学家保罗·利科 。 1988年开始任斯特拉斯堡哲学系教授 , 2002年成为该校荣休教授 。 2016年 , 让-吕克·南希入选了美国教育网站The Best Schools评选的“在世最具影响力的50位哲学家” 。
让-吕克·南希的哲学思想深受他的老师兼朋友、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影响 。 南希和德里达相互对话式的写作构成了法国“解构思想”的核心文献和主要贡献 。 南希通过一系列的作品探讨哲学的“意义”理论 , 以共通体的非功效、基督教的自身解构、世界的意义与身体的触感 , 扩展了解构的论域 。 代表作有《无用的共通体》《素描的愉悦》《缪斯》等 。
【|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逝世,他发展了对“凝视”的思考】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 , 齐泽克、阿甘本等欧洲思想家先后对这场大灾难发表了观点 , 让-吕克·南希也撰文谈论了自己的“疫病哲学” 。 他不赞同阿甘本对新冠疫情的基本判断 , 指出新冠病毒“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全球化的产物” 。 南希认为 , 现代科学让人类了解了新冠等大流行病的生物性特征 , 但同时意识到生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 如果人类在“超越自我”的这条“现代性”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 人性终将被其自身引发的事件和状况所超越 , 陷入人性的泥潭之中 。
国内引进翻译的部分让-吕克·南希作品介绍:
|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逝世,他发展了对“凝视”的思考
本文图片

《无用的共通体》 , [法]让-吕克·南希著 , 郭建玲、张建华、夏可君译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2016年6月 。
《无用的共通体》是让-吕克·南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作者阐述了“共通体思想” , 强调既不能认为共通体已经丧失了 , 也不能认为有一个可以实体化和主体归属的共通体统一性的组织 , 而是要在文学和写作的共通体中展开独一性存在的彼此的共在 , 并且在肯定与保护彼此之间的间隔 , 以此空无的敞开来形成无用或非功效的共通体 。
|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逝世,他发展了对“凝视”的思考
本文图片

《素描的愉悦》 , [法]让-吕克·南希著 , 尉光吉译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2016年10月 。
本书源于2007年南希为里昂美术馆组织的一场名为“素描的愉悦”的画展 。 让-吕克·南希反思了素描本身 , 并把它作为一切可被冠以“形式”之名的艺术的范式 , 将它置于一个诞生的运动当中 。 此外 , 本书也讨论了弗洛伊德的快感理论与审美愉悦等问题 。
|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逝世,他发展了对“凝视”的思考
本文图片

《肖像画的凝视》 , 让-吕克·南希著 , 简燕宽译 , 漓江出版社 , 2015年5月 。
在这本以肖像画为主题的哲学著作中 , 南希要探索的是主体、身份和绘画的真理这样一些问题 。 作者以西方美术史上几位画家的肖像画作品为范例 , 围绕“凝视”这一核心概念 , 解读出观看的多个向度 , 梳理出“相似性”“唤起”“凝视”等概念的内涵与关联 , 对肖像画的特性、肖像画和圣像画之间的渊源等作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