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两句论语怎么写

1.求两句《论语》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默写两句论语怎么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2.默写《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
“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旧注:“同门曰朋 。”
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 。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 。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
“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 。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 。
“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 。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 。
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 。
“三省”,多次反省 。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
下述三事,这是巧合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 。
《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 。”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