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象形字的故事象形字为数不多 , 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 , 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 。由于汉字的字形变化是渐进的 , 十分有趣的是 , 至今许多汉字还留有象形的尾 , 仔细琢磨就可以看出它的原形来 。鲁迅先生说 , 汉字的基础是象形 。象形字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 , 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 。“乌”与“鸟”字相比 , 正好切去鸟头上表示眼睛的一短横 。画鸟不点睛 , 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 , 古人在造字时 , 对于象形字 , 需要抓住形象的特征 。乌通体黑色(颈下有一些白羽毛的 , 古人称鸦) 。乌的黑眼睛因和羽毛的颜色相同 , 看上去就不分明了 。所以“鸟”字点睛 , “乌”则不见其睛 。
据说在南北朝时 , 有一位画家张僧繇 , 在墙上画了四条龙 , 后来经人多番要求 , 给其中两条画了眼睛 , 这两条龙便腾飞升天了 。成语“画龙点睛”即来源于此 。“乌”字耐人寻味 , 恰在这不点睛上 。以上所述虽然是两件事 , 但道理是一样的 。据说 , 小乌雏出生后 , 其母要喂养它六十天 , 待羽毛丰满可以独立觅食时 , 它要叼食六十天报养其母 。这叫反哺 。因此乌在古诗文中成为孝道的象征 。在传说中也有许多与它有关的 。浙江省有个义乌县(现为义乌市) , 在汉代称乌伤县 。相传有个叫颜乌的孝子 , 当父亲去世后 , 独个儿一筐一筐地背来黄土 , 为父亲垒坟 。这时群乌也赶来相助 。试想乌的嘴能叼多少土呢?结果乌的嘴都受了伤 。人们便将这个县取名为乌伤 。到唐武德年间 , 改为义乌县 , 名字显得更为典雅含蓄 。
乌是一种喜欢群居的鸟类 , 它们在田野中生活 。有这样的一故事:春秋时代郑国和楚国交战 , 楚国在夜里偷偷撤了兵 , 故意留下军帐没有拆除 , 以便迷惑郑军 。郑国并不了解楚军的底细 。这时郑军中有个士兵远远了望一下 , 便肯定地说:楚军撤走了 。别人问他:楚国的军帐尚在 , 何以见得楚军退走了?(当时没有望远镜 , 肉眼是无法看清楚的 。)他说:楚军帐幕上落满了乌鸦 , 如军队尚在 , 是不可能有这种现象的 。由此可见 , 古人对乌的生活习性是观察得何等细微 。
汉字里象形字不多 。《说文解字》里象形字只有364个 。汉代以后 , 一千多年来只造了“伞、凹、凸”等少数几个象形字 , 现在已不再用这种方法造字了 。象形字为数不多 , 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 , 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 。例如“人”是“企、伐、侄、俭、仙”等字的构字成分 , “贝”是“财、购、贸、狈、败”等字的构字成分 , “马”是“驴、驮、驾、妈、骂”等字的构字成分 。因此 , 从字源上了解象形字的形、义、音 , 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大批现代通用汉字的字义和读音 。
经过长期变化 , 很多象形字都变得不象形了 , 可是 , 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还没有发生文字体系的大变动 。在同一文字体系中 , 字形的变化是渐进的 。因此至今有些汉字还留着一条象形的尾巴 , 仔细琢磨一下就可以看出它的影子来 , 例如口、身、耳、手、山、田、井、水、火、云、电、雨、伞、门等 。
- 交交我怎么写三叶草的作文
- 工作接手通知怎么写
- 美容师给顾客的感谢信怎么写
- 挑战杯的发明制作项目的论文怎么写
- 夸夸我们的祖国怎么写
- 幸运星的经文怎么写
- 楷书的奕字怎么写
- 设备配置方案怎么写
- 无机钢化玻璃风管安装的隐蔽内容该怎么写
- 朱海洋英语是怎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