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巴荒的艺术追求——在青藏高原发现文艺复兴( 二 )


青藏高原|巴荒的艺术追求——在青藏高原发现文艺复兴
文章图片

《母亲的圣殿》布面油画80?0cm , 1991年
巴荒艺术展览命名为“一个人的美术简史”是有道理的 。 她知道自己在这条前行的路上没有众人的捧喝 , 甚至罕见理解者 , 因此她往文艺复兴时期回溯 , 因为那里有并肩同行者 。 文艺复兴是一个精神文化艺术的大海 , 回归那里会感觉到心胸宽阔、眼光高远;恰恰越往现当代走 , 越感觉到逼仄窒息 , 艺术养分贫乏 , 就像在高原上氧气不足、呼吸不畅一样 。 从“当代艺术”的视角来看 , 巴荒似乎不属于这个时代 , 因为她总是将目光落在遥远处 。 巴荒宁愿去拥抱文艺复兴 , 也不愿与时下的无病呻吟画风为伍 , 她的内心高傲而孤独 。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一下与巴荒有不解之缘的青藏高原 。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兴起“西藏热” , 大批文艺青年涉足其中 , 大概没有太多人注意到1987年巴荒毅然前往青藏高原的行为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巴荒内心的目标逐渐朗显 , 它直指青藏高原深厚的历史文化奥秘 , 其年代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 比上下五千年还要久远 。 1984年起始我曾多次去过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 , 觉得那是一个大宝库 , 很多感受也许和巴荒契合 。 进入新世纪以来 , 国际学界在遗传学、分子人类学以及考古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 证明了青藏高原不再是人们惯常认为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陲之地 , 而是中华民族的根源之一 。
我摘录了若干关于人类迁徙的科研信息以飨读者 。 在国际学界通力合作的《人类迁徙遗传地理图谱计划》进行过程中 , 分子人类学家根据研究DNA得到了一个重大结论:汉人和藏人本出同源!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也早于1996年就在DNA中找到了汉藏同源的证据 。
青藏高原|巴荒的艺术追求——在青藏高原发现文艺复兴
文章图片

《冈底斯》之一/布面油画105?0cm , 2007年
【青藏高原|巴荒的艺术追求——在青藏高原发现文艺复兴】数万年前 , 当中国陆地上的冰川不断消融时 , 一支带着M122突变的南亚语人群开始进入中国 。 其中一支沿着云贵高原西侧向北跋涉 , 他们最终在距今1万年前的时候到达了河套地区以及黄河中上游的盆地 , 这里应该是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地 。 他们后来被称为“先羌” , 是汉族与藏族人的祖先 。 这一支先民在出发时头颅很圆 , 带有大鼻子、厚嘴唇等特征 , 但在行进过程中人体形态逐渐改变 。 而到了高原之后 , 不再受疟疾的影响 , 加上缺氧 , 存活下来的人各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 脸变得较长 , 线条刚硬 , 棱角分明 , 如同刀削 。 后来由于粟谷农业的出现 , 新石器文化开始在中国各个地区发展 , 人口的增长使群体必须扩增新的居住地 。 汉藏语系的两个语族开始分野 , 分化的年代约在8000至5000年前 。
2004年 , 国家正式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 目的是追溯和探究中华上古文明的源流 , 巴荒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投身于这方面的研究 , 以一己之力去发掘埋藏于古老高原中沉默的黄金 , 证明了巴荒的远见卓识 。 对于青藏高原来说 , 地上现存遗迹仅透露出极为有限的信息 , 书写在《甘珠尔》等古代典籍中的文字 , 虽内涵丰厚但却缺乏形象旁证;象雄文明、穹窿银城的古代传奇也缺乏信史的证实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在这似乎无路可走的尽头 , 艺术家的直觉登场 。 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在巨著《西方的没落》中告诉我们 , 艺术家的直觉可以穿越时空 , 窥见历史铁灰之下的奥秘 , 将文明命运的真相告白世人 , 巴荒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 青藏高原的历史奥秘初看在古格王朝 , 实际则是在象雄王国 , 甚至可追溯到藏羌(中华先民)的迁徙史 , 至今至少有数万年 。 由于文字产生不到四千年 , 所以人们形成一种定见:文字之前的历史被称作“半信史”或神话传说 , 不能为学术研究采信 , 即使有大量考古实物出土 , 若无文字记载作为旁证也不行 , 这实际上是一个谬误 。 在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 , 改写这一谬误的契机已经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