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全民健身正热!看看中国古人的强身健体之法( 三 )


弱化竞争性的人格培养模式 。 中华传统文化中原始朴素的和谐理想、中和融通的宽和精神 , 决定了古代多数体育形式在竞技中对抗与刺激色彩的弱化 。 中华民族的务实精神 , 催生了古代运动活动在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的身体机能调节过程中 , 通过无形精神的升华 , 最终达到利于人格培养的目的 , 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古代体育求竞求动的生命张力 。 如古代体育中射箭、龙舟竞渡、舞龙舞狮、弈棋等众多运动形式所强调的个人身体锻炼与心理素质、精神升华与自然和谐关系等 , 都是传统文化影响下人格培养模式的显现 , 而这一模式就是在多数体育形式弱化竞争性的前提下形成的 。
凸显教育与社会功能的运动形式 。 作为典型农业文明特征的中华传统伦理教育观念 , 始终贯穿于古代体育的发展之中 。 汉魏以来 , 诸多运动形式的内在个性深受传统学风、士风影响 , 不同程度地凸显出寓艺于教的特色 。 如射礼、赛车等活动 , 西周时期被纳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教育体系之中 , 并形成了一整套体育教育规仪 。 再如武术活动中所蕴含的宽厚、容忍、人道、谦虚、忠诚等理念 , 本身就与中国传统儒家“中庸”思想相通相融 。 在明人汇编的辑录中国古代蹴鞠历史与运动规则的《蹴鞠谱》一书中 , 还专门指出参与蹴鞠活动者“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等 。 这类体育运动理念的展现与相关规仪的要求 , 凸显了古代体育所具有的教育与社会功能的示范意义 。
“与众乐乐”的推广效果 。 中国古代体育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文化特色——与文娱活动融为一体 。 宋元以后 , 多数体育活动形式开始冲破“礼仪”的束缚 , 出现了娱乐化趋势 , 如水嬉、蹴鞠、马球、摔跤以及其他民俗游乐项目 , 其表演性、游戏性、趣味性特色愈来愈明显 。 在宋代瓦舍一类市民综合性娱乐场所中 , 不但出现了民间自发组织的业余运动团体 , 而且娱乐式竞赛形式也更为多样化 。 这种体育项目的广泛普及及其平民化的推广模式 , 体现出古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与众乐乐”的文化特质 。
体美合一的艺术展现 。 中国古代体育所蕴含的身心一体思想 , 使其体美合一的特点表现得殊为突出 。 对于古人来说 , 其所理解的“体育”既是一种身体之“强体”活动 , 又不失为一种地地道道的身体的“健美”之举 。 中国古人所主张的灵与肉、神与形、理性与感性、能动与受动、人为与自然有机的统一“美” , 成为了古代体育的重要文化特质 。 如包含在儒家文化“六艺”教育中的体育形式“射”“御” , 之所以与“艺”联系在一起 , 就是古人心目中体育亦即“习艺”理念的体现 , 反映出体育活动已经超越了人自身的生命活动 , 成为一种“美的追求”“美的活动”的文化展现 , 当然这种“美”是人体通过运动形式而表现出来的 , 是古代体育运动体美合一的艺术再现 。
当代 , 随着人类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 由中国古代体育演进而来的中国传统体育 , 其强调个人身心同步发展 , 着眼于直接深入人心理意识和内部生理功能的运行模式 , 将会为当代人类体育提供一种新的以促进人类健康发展为目的的运动模式 , 并与世界现代竞技体育一起 , 共同为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
选自 |《人民论坛》杂志8月上
作者 | 郑州大学特聘教授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研究员 崔乐泉
_原题为 | 中国古代体育精神及其文化特质
新媒体编辑 | 刘一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