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飞反故乡兮|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思乡类型( 三 )


废帝刘子业怀疑叔叔刘昶有异志,刘昶被逼无奈起兵反叛,孤立无援中只能打开城门,投奔北魏。此诗写于仓皇逃命的途中,是诗人倾吐一腔肺腑之言的作品,白云蔽目、黄尘遮天,关山四面绝断出路,进退维谷中故乡已在千里之外,诗歌通过写景突出离群失路的迷惘,预示着渺茫的前途命运。
身为南朝皇族却流落北地,无家可归的怀乡之情清晰可察。自古以来,文士们皆受儒家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相比单纯的思念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对故国的怀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政治意义。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与“君”的概念是一致重叠的。因此入北文人作品中的思君之痛也可以理解为具有政治情感的去国怀思。故国飘零,身处异国,时常被春花秋月触动的感性文人们也常对国家的命运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以庾信为例,他的“乡关之思”就建立在对祖国命运无比关怀的基础上。被学者称为“赋史”的《哀江南赋》对亡国之痛的反思尤为深刻。文人因以战争为主的各种政治原因滞留异乡,渴望回归故国的他们频频写信或呈于统治者请求放还,或赠与好友抒发心中之郁结。
鸟飞反故乡兮|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思乡类型
文章插图
结语:
怀乡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母题之一,是古往今来文人书写、吟诵、欣赏的重点。怀乡文学内容覆盖面极广且关注点分散,但它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引起历代文人的共鸣。
中国文人的“故乡”不仅是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土地,充满了温馨人伦情怀的港湾,它也承载着生命的短促不测,文人对故去时光的怀念,并传达着宇宙时空浩渺精微,个体生命渺小脆弱的哲理。
总之,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天地的敬畏共同促使了怀乡文学深层次的系统构建,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不断阐发突破地域意义颇具哲学意味。